“棚户区”被很多人称为“城中村”,它们散落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在城市开发建设的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被忽略,从而未曾得到合理规划,房屋几乎全部是低矮破旧的危房,“棚户区”这个词也因此成为了城市危房集中区域的代名词。掩藏在“棚户区”后面的,则是无数百姓殷殷期待实现的安居梦。
记忆深处的“棚户区” 一直让人想逃离
棚户区改造作为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的一项民心工程,承载着无数人的“安居梦”。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居住在“棚户区”的日子,总也离不开潮湿的地面、积水的灶塘、开裂的墙壁,还有夏日里不断漏雨的屋顶以及冬日里密不透光的窗子。
市民刘女士回忆道:“我年轻时住在千金沟,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当时每天下班自己回家时,心里就特别慌,因为周围没有路灯啊,每天都害怕,更害怕的就是去厕所,与其说是怕不如说是烦,我们那有一旱厕,我至今都忘不了那个味道,以至于我的梦想就是要住上有冲水马桶的房子。”如今得偿所愿的刘女士对于当年住在棚户区时的日子,拼命想要逃离。
截至2004年,本溪市棚户区改造遗留的地区包括彩北、彩屯竖井、郑家、河东、东山、河西、柳塘、唐家、合金高峪、广山、转山、千金、新立屯、华新、华阳、大堡、崔家、宏峪、合峪等地区,这些地区的房屋房龄大多超过50年,远远超出房屋的使用寿命,房屋极其破旧,地基严重下沉。除此之外,棚户区周边环境极差,缺乏最基本的配套设施,几百户居民使用一座旱厕,街巷内都是土路,没有排水设施,没有路灯照明。
棚户区曾经有很多像刘女士这样的人,努力想逃离这样的生存环境,他们努力奋斗去提高生活质量,但还有更多平凡的百姓,任凭怎么努力都无法冲出这样逼仄的生存环境。
全力以赴做好“棚改工程” 让民心所望落到地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本溪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按照“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如期完成”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棚户区改造,全力以赴办好这一惠及山城群众的民心事、暖心事,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展现在城市面貌更新和宜居水平建设上,真正筑牢百姓的安居梦,进一步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2年至今,本溪市委、市政府累计投资149.3亿元,改造棚户区61976套,全面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各年度开工任务。同时还累计投资27.47亿元,系统开展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暖房子”工程)、主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老旧小区维修改造等4大棚改配套和人居环境改造工程。棚改及相关配套工程受益人群累计达到120万人次。
“现在,我们居住的环境真的是越来越好了!”已经住进了棚户区置换现房的王伟说道。“我原来还担心我的小外孙出生后的生活环境,现在我女儿一家也住进了新房子,出门也没有臭水沟了,出行都方便多了,家附近还有个小公园可以遛弯,这在以往是不敢想的。”
俯瞰今日的山城本溪,高楼林立,已经彻底消灭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后的新区和改造更新后的棚改及老旧小区,庭院清洁、基础配套设施完备、公共服务日趋完善,物业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基层党建得到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明显。
城市建设在路上 安居梦还需更多正能量
百姓们曾经不敢想的梦实现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一派祥和景象。安居梦的落地离不开细化的棚改操作无声渗透于每个环节,规范操作,依法征迁才能使棚改工作在公正、公平、公开的环境中稳步推进。阳光棚改、透明棚改才能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好口碑,因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节点,面向“十四五”新征程,本溪市委、市政府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住房保障和住房安全及深化社会治理方面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精心谋划和组织开展城市更新行动,继续改造零星棚户区和全面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在好政策的保驾护航下,广大干部挥汗付出,棚改群众热心参与,居住在“棚改区”的百姓终将全部走向实现“安居梦”的幸福路,届时的山城也将成为生态、宜居、文明的魅力新本溪。
记者 马小茗 摄影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