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关爱 “三留守”服务暖心又暖情

□ 本报记者 赵秋女

“魏奶奶、宋叔叔,你们辛苦了,我们爱你!我们永远是一家人!”在溪湖区竖井社区“三留守”社会工作服务站,即将开学的孩子们围在工作人员的身边,用最纯真的话语和手工图画表达着那份感谢之情。

孩子们口中的魏奶奶和宋叔叔是我市“三留守”社会工作服务站的专职工作人员魏庆芬和站长宋立志。作为我市全力加强和完善“三留守”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举措,由市民政局与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合作的“三留守”社会工作服务站自去年11月开始正式运营以来,共为240名留守老人、儿童和妇女开展入户建档、发放物资和困难帮扶等服务。660名留守和困境儿童收到了价值24万余元的冬春救助物资。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妇女、残疾人发放了价值近三万元的生活必需品。

暖心服务 让留守儿童爱上了这里

早上来到服务站的陪伴,到晚上一一护送孩子们回家,这个寒假已经成为溪湖区竖井社区“三留守”社会工作服务站内工作人员的工作常态。当天,宋立志护送着孩子们回到各自的家中,魏庆芬坐在办公桌前,看着孩子们童真稚嫩的笔迹,一时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

因为寒假和疫情的原因,两位工作人员与孩子们相处两个月了,这些孩子每天都会主动来到服务站,课程排得很满:两个小时的辅导作业、两个小时的特长兴趣展示、一个小时的手工课程……为了能多在服务站呆一会儿,孩子们每天都带着饭盒,一刻都不想跟魏奶奶和宋叔叔分开。而魏庆芬和宋立志也把孩子们当做家人、认真负责地看护着每一个孩子,他们认真创新活动载体,想尽一切方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表现力和胆量。为了让孩子们愿意主动学习,展现自己的长处,宋立志与魏庆芬还积极联络志愿者团体和社会爱心人士,为孩子在安全教育、女童保护、兴趣英语等方面邀请专业人士无偿为孩子提供服务。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溪湖区竖井社区“三留守”社会工作服务站作为我市“三留守”社会工作服务站的一个工作缩影,在今年春节期间,不仅承担起了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责任,更为留守空巢老人带去了温暖。作为我市民政部门探索“三留守”服务的创新尝试,包括溪湖区竖井社区、桓仁满族自治县和平山区、明山区、南芬区及高新区在内的七个“三留守”社会工作服务站在市民政局的统一指导下,每站设立专职工作人员1人、兼职1人,并通过联系当地志愿者团队和在居民中间大力宣传推广,建立起了自己的志愿服务团队。

暖情关怀 让留守人员心里有了一份温度

“谢谢叔叔阿姨,这个书包我已经想要好久了。”今年刚上幼儿园的小奚在明山区高台子街道“三留守”社会工作服务站收到了属于自己的新年礼物,作为首批在我市“三留守”社会工作服务站发放的壹基金温暖包,这里的工作人员徐微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壹基金关爱留守儿童的项目也将正式被带入到山城本溪,不仅仅是温暖包的发放,在这里,还会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服务。

徐微告诉记者,“三留守”涵盖了农村留守空巢老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及留守妇女,“三留守”社会工作服务站的成立将以农村留守儿童发展和儿童保护为核心,通过支持本地公益组织在农村社区、城市边缘社区建立安全友好的儿童活动空间,并通过学校和家庭之外的、补充性的结构化课程和参与式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安全卫生健康教育和社会心理支持等服务,缓解儿童面临的各类安全及心理问题,搭建基于社区的儿童专业服务平台,保障乡村儿童基本权利,助力乡村儿童身心发展。

社工参与 为“三留守“工作注入新活力

“大爷,这是您办理糖尿病特种病申请需要的相关文件内容,今年过年家里就您一人,有什么需要就和我们联系。”大年初七一上班,平山区河东村“三留守”社会工作服务站的社工们就敲开了詹大爷家的大门,为老人带来了急需的信息。

“谢谢你们啊,我一个人在家多亏你们还想着我。”今年67岁的詹大爷高兴地说。在春节期间,依托各区“三留守”社会工作服务站,在市民政局的监督指导下,本溪弘益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木棉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弘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启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们成了站里的“常客”。他们通过走访,共为像詹大爷这样的留守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共计240人建档立卡,及时掌握了“三留守”人员的实时动态和实际需求。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开展“三留守”社会工作服务站工作内容,在市民政局和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的筛选考核下,我市共有4家社工组织参与“三留守”社会工作服务站的关爱服务行动,让社会力量与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得到有机的融合,从而有效破解了基层工作力量薄弱、缺乏工作资金和专业服务力量的难题。通过建立和健全“三留守”服务平台,在社工组织的参与下,切实提升了对留守人员的服务能力,及时掌握“三留守”人员的实时动态数据和实际服务需求,为新形势下的“三留守”工作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持续加强与合作方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细化服务内容和标准;建立畅通有效的当地民政、社会工作服务站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工作渠道,形成工作合力,使我市“三留守”社会工作服务站走得更远,让更多留守人员感受到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温暖关怀。

让留守服务的关爱点燃幸福之光

祉娆

“三留守”社会工作服务站的成立是我市民政部门在探索留守人员关爱问题上的一个全新尝试。在党委与政府的积极引领下,以项目的形式引入基金会的支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让对于留守人员的关爱不再停留在探望与关怀层面,更多的是以项目的形式,为基层提供了一个服务的平台。

老人需要社工的“跑腿”,孩子在特定空间内需要得到学习与成长的机会,妇女在这里学到自己的生存技能……

在这个服务站,笔者看到了我市民政部门对于在本溪地区“三留守”人员提供专业性服务和周到帮助的满满诚意。

政府搭台,基金会支持,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培养社工人才和引入社会爱心力量,同样也破解了基层专职服务力量薄弱的难题,在本溪“三留守”社会工作服务站成立的短短四个月时间里,以服务站作为社区服务的切入口,我市社会组织打开了发现社区更多精细化需求的窗口,也引入更丰富和精准的对口资源。

笔者认为,多方参与的模式、尤其是充分调动社会活动积极性的模式,对于关爱留守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是具有创新性的,希望在未来依托像“三留守”社会工作服务站这样的机构,有更多的周边爱心人群和社会团体参与其中,增设更多的关爱留守服务内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用我们的温暖为留守在家的他们点燃生活的幸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