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的观光游,到如今的休闲度假游;从过去的“半年火爆半年闲”,到如今的“整年忙”;从过去的依赖单一“门票经济”、旅游产品匮乏,到如今的四季都有景、全域皆可游,数十年间,本溪的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尤其在“文旅兴市”战略指引下,我市全域旅游发展好戏连台,结出累累硕果,已逐渐成为文化多元、山水多彩、体验多样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整合优势资源,丰富城市品牌内涵,是我市在推进“文旅兴市”中迈出的重要一步。我市旅游产业发展以枫叶、温泉、奇洞、名山、医养、文化等旅游优势资源为依托,促进健康养生经济与旅游经济融合,逐步丰富“中国枫叶之都”内涵。完善“枫红指数”发布系统,初步将我市打造成“中国赏枫度假第一品牌”和“东北亚著名休闲旅游目的地”。挖掘地域历史文化,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依托汤沟第一次西征会议遗址、杨靖宇纪念馆、关门山抗联密营遗址、中共南满省委、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辽宁东北义勇军纪念馆等历史革命资源,打造了“重走抗联路”红色旅游品牌,现已成为主题教育和红色教育的重要目的地。
“本溪现在的旅游淡季不淡,冬春项目也很丰富。”土生土长的本溪市民王伟感触颇深,趁着周末,他带着家人到离家不远的生态园采摘草莓。王先生口中的生态采摘即是我市推出的乡村休闲游中的一大亮点。近年来,我市以各大景区、民宿、特色村、文物遗址为载体,加快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带动文化产业发展,衍生出以赏花、采摘、户外拓展、农家乐为代表的休闲生态游、乡村风情游、民俗文化游、红色经典游等旅游新产品,成为我市推进“文旅兴市”、实现全域旅游的重要突破口。目前,我市拥有A级景区50家,其中4A级以上景区11家,涵盖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新业态民宿等。过去到本溪旅游,很多人只知道本溪水洞、秋季观枫,而现在的本溪,特色景区遍地开花,玩法众多。
将镜头拉回到2020年冬,本溪满族自治县花溪沐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雲山滑雪场上人头攒动、锣鼓喧天,第十四届本溪冰雪旅游季在这里举行。来自各地的滑雪爱好者,白天在雪道上奔驰而下,享受滑雪带来的乐趣,晚上泡在温泉池中,体验近七十摄氏度温差带来的刺激。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加强冰雪运动人才培养,广泛开展群众冰雪健身运动,大力构建冰雪温泉运动康养旅游产业体系。建成了雲山滑雪场、东风湖冰雪大世界等一批国内一流的“冰雪旅游”“冰雪体育”赛事基地和冬游目的地,以“畅游冰雪天地、逐梦金山银山”为主题,打造了“激情冰雪、浪漫温泉、悦享美食、相约本溪”4大板块20余项冬季冰雪主题活动及旅游线路,破解了北方城市旅游业“半年火爆半年闲”的难题。
过去流行游山玩水、看山看水、乐山乐水,现在到一个地方要停下来、住下来、慢下来,体验一下这里的民宿、农家乐,感受一番当地的民俗风情。这种出行需求上的变化,让文旅产业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也让本溪的文旅事业不断重新认识自己,将过去的观光游演变升级为以文化为核心的悠闲度假游,让文化元素成为推进“文旅兴市”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支撑。
“以文带旅、以体促旅、以节兴旅”,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溪社火”“碱厂舞龙”走进景区,本溪旅游一年内多次登上央视、新华社、辽台等主流媒体,专题节目先后在重要节日期间多个时段向全球直播、重播,累计收视观众达2.1亿人次。同时,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断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
搭建旅游网络平台,为出游便利幸福加码。我市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及大数据平台,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智慧旅游软硬件建设,提升服务品质和水平。加大智慧景区建设力度,实现网上购票、扫二维码及身份证入园、自助导览、免费Wifi覆盖等功能,全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网上购票及扫码入园……一项项利好政策、优质项目的扎实推进,为我市文旅产业注入更多活力,也让本溪形象深入人心。
展望“十四五”,我市将全力建设“三市四区”,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十三五”期间,我市已编制完成了《本溪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桓仁县以全省评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通过国家评审,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通过国家验收的全域旅游示范县;同江峪等7个乡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占全省总数的四分之一。着眼未来,我市还将大力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文旅兴市”战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化项目集聚化、规模化、旅游化、数字化和产业化发展,擦亮本溪水洞景区、五女山世界文化遗产、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枫叶之都”“中国温泉之城”等国家级旅游品牌,围绕度假休闲、枫叶旅游、冰雪运动、温泉康养、红色旅游、民宿体验等领域,推进“互联网+旅游”,发展旅游新业态,构建多元新兴文旅产品体系,在“青山绿水”和“冰天雪地”间展现新作为。
本报记者 李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