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本钢蓝”守护“生态绿”
——写在本钢集团荣获“绿色发展标杆企业”之际
近年来,本钢集团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果敢前行,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用绿色工业撑起了青山碧水蓝天。在“6·5”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由中国冶金报社组织的2021“寻找最美绿色钢城”评选结果揭晓。本钢集团在众多候选企业中脱颖而出,获评“绿色发展标杆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史上最严”《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出台及2017年以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实施,对钢铁企业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本钢集团想办法、定措施、快行动,铁腕治污不手软。 “十三五”以来,本钢集团累计投入约82.08亿元实施环保升级改造。相比2015年,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COD、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下降71.14%、36.75%、72.08%、76.47%、92.34%,“优良”以上天数上升16.42%,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和提升。
复垦满山绿,“青山工程”实施“加速度”。6月的矿山,翠绿覆盖,绵延数公里。以建设绿色生态矿山为目标,本钢集团以源头治理为切入点,坚持边采矿边恢复,积极实施矿山复垦还林。“十三五”以来,累计投资1.81亿元,强力推进“青山工程”及土壤修复工作。先后实施了矿业南芬露天矿、矿业歪头山矿、北营矿山等排土场、采场、尾矿库青山治理工程,以及板材、北营焦化土壤修复治理工程。工程治理范围覆盖本钢集团大部分矿山区域,复垦绿化面积达800余亩,种植各种树木110余万株。目前,矿区绿化面积为1163.6万平方米,可绿化覆盖率达99.6%。此外,本钢集团在致力于自身“青山工程”建设同时,还积极投身城市“青山工程”建设,卧龙沟、大峪沟、南芬、田师付等地区的周边山脉,本钢集团都曾出资出力兴建。
守护钢城蓝,“蓝天工程”聚焦“主战场”。春夏之交,微雨过后,一座座高炉和一排排现代化厂房掩映在绿树间,与城市上空的蓝天白云形成了一幅绿色生态图景。随着蓝天保卫战进入攻坚阶段,钢铁行业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主战场”。“十三五”期间,本钢集团累计投入约18.59亿元,实施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治理措施,烧结、球团焙烧烟气全部实现脱硫改造,完成料场的防风抑尘网建设,新建两厂区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样板工程,推进炼钢一次除尘新OG除尘系统提标改造,以及各工艺环节的除尘系统提标改造。相比2015年,减排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为85538.9吨、23883.91吨、11342.03吨。此外,本钢集团狠抓污染源头控制、强化过程管理、深植末端治理,2020年板材厂区、北营厂区降尘量同比2015年分别下降35%和28%,优良以上天气由2015年的274天增加到2020年的312天,空气质量改善明显,让蓝天白云成为城市常态。
远离黑臭水,“碧水工程”按下“快捷键”。本钢集团按照“源头减量、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推进技术改造,“十三五”以来,累计投资4.98亿元,实施41项节水和污水治理项目,包括北营厂区中水送净水厂,减少外排水量,年节约取新水量420余万吨。为实现焦化废水达标综合利用以及工业污水减排的目标,实施两厂区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提标改造工程和中水深度处理工程。矿业公司通过实施采场排水回收、选矿尾矿坝坝前渗水回收利用、回水设施修复等措施,实现节约工业新水142.2万立方米,其中南芬选矿厂节约工业新水88.4万立方米,歪头山矿节约新水53.8万立方米。实现减排COD、氨氮减排分别为922.74吨、96.39吨。此外,本钢集团还积极落实排污许可制度,现已完成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36家单位排污许可证申领工作,完成86家单位排污许可网上登记工作,全力实现按证排污、总量控制、持续削减的目标。
此次获评“绿色发展标杆企业”,是对本钢集团多年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充分肯定。“十四五”已开局,本钢人继续将国企的环保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中,用“钢铁蓝”回报山城一片生机勃勃的“生态绿”。
本报记者 尤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