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档案:
高台子村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华来镇北部,距离县城44公里,近年来,当地村民创新发展思路,将沙参种在肥沃的黑土地里,把日子越过越红火,成了邻村百姓眼中的羡慕对象。
仲夏时节,记者跟随桓仁满族自治县华来镇高台子村沙参大户王福刚来到沙参基地,“我每天都得到我的沙参地里看看,现在就等着秋天收获了。”望着静静生长的沙参,王福刚自豪地说。
据介绍,沙参被当地人称作山胡萝卜,由它制作而成的朝鲜族泡菜是韩国民间最受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2005年,王福刚从一位沙参种植户那里得知了沙参的种植方法后,便从乡亲们手中租赁10亩旱地,全部栽植沙参,同年,他把长成的沙参卖给丹东的经销商就赚到了5万多元。后来,该村的10多户农民纷纷加入到栽植沙参的队伍中,在全村以及周边村落发展出沙参基地近600亩,每户每年平均都能收入10万多元。
为进一步提高沙参的品质和口感,村两委多次带领村民外出到集安、丹东等地考察学习当地先进的沙参种植技术,并尝试学习利用互联网查询沙参价格情况,严格执行沙参长12公分,粗1.5公分的出口标准。6年前,村民们又突发奇想地在村里的砍伐山里种上了100多亩沙参,“当时我们就想,能不能像二棚甸子地区那样在树林里种沙参,让我们村的沙参变得更加值钱。”村民们微笑着告诉记者。
村民们的举动逐步扩大了高台子村沙参的名气,让这里的沙参渐渐为一些常驻丹东地区的韩国购买商所熟知。6年前,韩国购买商通过多方打听终于联系到了沙参带头人王福刚,派遣代表同他会面洽谈沙参收购问题。双方达成协议后,仅2016年,村里人将种在山里的近2万斤沙参卖给韩国购买商,该村就收入了20万多元。自那以后,每年村里的沙参喜获丰收,来自韩国的购买商就会适时给村里打来电话向村民成批购买,形成了稳固的沙参种植、销售模式,可为全村带来80多万元的固定经济收入。
“俺们只负责种出品质良好的沙参,销路根本不用犯愁,到时间就有人来收购。”村民梁永军笑着说,他从2014年春天开始在村民们的帮助下种植了2亩沙参,现在他家的沙参基地已经扩大到30余亩,平均每年都能收入10万多元,进而摆脱过去拮据的生活。“俺们家靠着沙参赚钱,孩子上学,家里修房子都不用犯愁了。”
本报记者 肖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