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工业经济抓住换档增速的战略机遇,把握转型升级的有力时机,以数字赋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371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2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9户,工业企业整体规模有了极大提升,技术创新自主能力得到进一步释放,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打出“钢都”“药都”最硬“组合拳”

按照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支持本钢集团做优做强,着力发展高端精品钢材料的目标,“十三五”期间,本钢先后实施了冷轧高强钢改造、5号高炉异地大修改造、一冷轧改造工程等141个技术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4亿元;具备了年产热轧板1434万吨、冷轧板639万吨、棒线材470万吨的生产能力,能够生产60多个品种、7500余个规格的产品。2020年,完成工业产值1085亿元,工业增加值182亿元,上缴税收27亿元。一艘钢铁巨舰全力驶向蓝海。
在“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发展活力”的号召下,药都建设不断加强,形成了同时拥有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综合性大平台、国家级高新区等7个国家级高端品牌的医药产业集聚区。70家医药生产企业、6所高校、16所省级以上医药研发和技术创新平台、63个各类重点实验室支撑起药都建设的基石。到2020年底,上药好护士等13户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均超亿元。

加大投入为工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强劲的发展势头离不开持续增加的工业投资。“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技改投资资金29341万元。全市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55亿元。共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83个。本钢高线高速棒材改造、1号转炉节能环保改造、热连轧厂改造、上海绿谷抗老年痴呆药生产建设(一期)、上药集团北方研发中试及产业化基地建设等604个项目竣工投产,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福耀玻璃、国电投本溪热电、建发集团等一批投资数十亿元的行业领军企业落户本溪。

固废循环做“加法”节能减排做“减法”

五年来,我市在全方位做好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模式“加法”的同时,工业经济向节能减排、低碳环保领域大刀阔斧地做“减法”。
“十三五”期间,我市综合利用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大幅提升,其中利用水渣4067万吨、废钢铁598万吨。通过等量或减量置换钢铁产能567万吨,淘汰钢铁落后产能8万吨;淘汰水泥落后产能407万吨。关闭34座煤矿,化解煤炭落后产能196万吨,从而使煤炭行业在我市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绿色生产体系建设在这五年来得到深耕培植,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理念得到进一步应用实施,催生出一批绿色领军企业,并不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2020年,本溪福耀浮法玻璃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上海绿谷、木兰花乳业、金桥焊材等10户企业获得“省级绿色工厂”称号,示范企业的引领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步伐。

数字赋能为工业智造带来新机遇

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两化融合”在“十三五”时期得到长足发展。截至2020年,全市开通5G基站807座,实现主城区全覆盖。开通集团互联网专线企业740家,344家企业上云。信息化的深度发展为拥抱工业互联网创造了历史性新机遇。本钢集团成为全省工业电子商务试点企业,云服务平台管理一期项目获中国云联盟2018年企业上云典型案例。玉晶玻璃、华岳精工等3户企业被确定为省工业互联网试点企业。辽宁开普、银龙预应力等10户企业进入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本钢板材能源管控中心工程等25个项目列入省级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务试点示范项目。
五年来,立足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过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工业经济成为巩固全市经济平稳发展的“基本盘”和“压舱石”,更为我市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路提供了强劲动力。

本报记者 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