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发展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带领全市人民取得了振兴发展的新进展新进步,脱贫攻坚取得全面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山城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深入学习贯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五年来,市委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引领振兴发展的根本遵循,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见真章,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中找遵循、找思路、找方法、找答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第一议题”制度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工作机制,自觉把党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要求和基本前提,做到善于从政治上看待问题、洞察后果、推动工作,并以项目化、清单化狠抓任务落实,奋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细、见到实效。

市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结合本溪实际,深入谋划未来发展,制定了本溪“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描绘出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本溪振兴发展新局面。

优化营商环境 全面深化改革

营商环境是事关本溪振兴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五年来,市委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开展“我是本溪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我是公仆我为您服务”“走百企、督百事、解百难”等活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公布“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2011项,使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满意度得到全面提升。近五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4273户。

加大法治和信用环境建设力度,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损害营商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出台系列制度文件,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健全完善社会信用制度体系,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严厉打击违法失信行为,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法治、诚信守法的浓厚氛围。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商环境建设改革等7个重点领域改革任务有序开展。实施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本钢63家厂办大集体改制企业已全部划转地方;基本完成“三供一业”改革,人民福祉不断增强;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和全市厂办大集体改革,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完成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市级党政机构精简至40个、县级党政机构精简至182个。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改革、社会事业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任务扎实有序推进。

坚持走生态优先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

五年来,市委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红绿灯,坚定不移地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注重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发展战略,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大力推进“三市四区”建设,扎扎实实为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营造环境、积蓄力量。

市委坚持“生态立市”的主导地位,让绿色成为本溪发展的鲜明底色。制定出台了《中共本溪市委关于生态立市推进绿色发展的意见》,颁布实施“生态立市”“绿色矿山建设”“枫树保护”“工业遗产群保护”等多部条例。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把融入新发展格局、做好“三篇大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把绿色低碳的要求全面体现到一、二、三产业发展中,全力推进辽东绿色经济先行区建设。高度重视加强能耗“双控”管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发展,共压减“两高”项目10个。

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实现突破。在改造升级“老字号”上,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装备制造等产业赋能增效。在深度开发“原字号”上,推进绿色智慧矿山建设,培育壮大钢铁物流园、废钢铁加工配送基地,加快高端装备及配套、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在培育壮大“新字号”上,充分发挥国家辽宁(本溪)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优势,着力打造辽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中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产业,深度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积极推进数字辽宁践行区建设,在数字化、智能化上持续用力,做好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快发展5G智慧工厂、绿色工厂,开放数据和应用场景资源。

抓好“文旅兴市”建设,努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着力培育一批高质量的文旅康养、冰雪温泉、抗联红色文化旅游项目,有序推进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本溪满族自治县、南芬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各项工作稳步展开,筹建辽东绿色经济区九县旅游联盟取得阶段性进展。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持续加大全员招商力度,科学谋划建设高质量项目群,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强化绿色项目支撑,力求在引资规模和质量上取得突破,展现良好发展预期。制定绿色产业项目清单,滚动推进“三个1000亿”项目,大雅河抽水蓄能电站、本桓高速公路、太子河百里生态水长廊、鑫暾生物质发电等重大项目有力稳步推进,加快推动443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全市上下狠抓产业布局、大抓项目实施的生动画面已初步形成。


保障改善民生

让百姓享受高品质生活


五年来,市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让群众享受高品质生活。“十三五”期间,本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8.39%,建成区面积40.1平方公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3万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0.5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森林覆盖率达到76.3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9.6%,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80%,水环境质量排名全省第二,PM2.5平均浓度排名全省第三。

精准脱贫任务圆满完成,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保覆盖面及待遇水平逐年提高,城乡低保及边缘对象减少39.3%,人均预期寿命达80岁。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高考一本上线率、重点大学录取率始终保持全省领先。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医养结合”签约率达到95%以上。

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了重症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聚集性疫情零发生的“三零”目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教育、卫生医疗、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市委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着力提升“两种能力”。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强化斗争精神、崇尚担当实干,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强化大抓基层导向,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寓于服务功能之中。大力宣传新时代辽宁精神、本溪精神,讲好本溪故事,挖掘本溪文化底蕴,弘扬正能量,全力营造振兴发展的良好氛围。持续推进干部作风转变,全力缩短“工作部署”和“工作落实”之间的距离,让干字当头、狠抓落实、奋发作为在本溪蔚然成风。坚持严的主基调,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确保本溪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成绩属于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对本溪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充满信心,相信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将在现有基础上,奋力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谱写辽宁振兴发展生动画面和宏大场景的本溪篇章。


本报记者 穆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