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档案:

  木盂子管委会木盂子村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西部山区,20余年间,这里的农民靠山吃山,大力发展野生大红松籽加工产业,把这个小村子打造成东北地区最大的红松果交易中心和贩运集散地。红松籽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成了悬挂于绿水青山间的“金粒子”。

  仲秋十月,天高云淡,层林尽染,乡村大地上处处被丰收的忙碌充盈着,让人倍感喜悦。刚走到村口处,就会深深被空气中弥漫着的松籽芳香吸引,不禁想去探寻香气的源头。在松籽加工场院里,几名农民正收拾早已晾晒好的松籽外壳,这可是冬季取暖的好材料。

  “从九月初开始,俺们就在这儿干活儿,一转眼快两个月了。”村民李东海笑着说,近几年来,每到野生红松籽成熟的时节,他就和几位乡亲到松籽加工场院帮人加工松籽,平均每人每天都能赚100多元,两个月下来就可以收入6000余元。

  木盂子管委会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超过80%,野生红松生长得十分茂盛,这里盛产的野生红松籽也非常好吃,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06年以来,该村乘借林业产权改革东风,鼓励村民们三户一组、四家一群地集资合伙,与吉林、黑龙江地区的农民签订5到10年不等的红松林承包合同。后来,管委会又通过各种激励政策推动100余户林农新造红松林5000多亩,松籽加工从业者高达500人。据统计,近五年间,该村每年的野生红松籽交易量高达4000吨,年产值近2亿元。

  松籽好吃却很难剥,如何能让好吃的松籽吃起来毫不费劲,就成为长久以来困惑当地人的一大难题。想破解这一难题,势必要依托一个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2011年,桓仁森园食品有限公司正式落户该村,按照“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实行优质优价收购和集中销售。

  公司把打下来的松塔经过长时间晾晒,去除过多水分,再用老式脱皮机剥去松籽外的果鳞,通过人工挑选,将空壳、瘪壳的松籽筛除得干干净净。采用最传统的烘烤方式,把松籽加工成开口状,既保留了松籽原有的香味,也为消费者剥松籽提供了方便。虽然开口松籽的价格是传统松籽的3至5倍,但是公司产品销量还是一路攀升。

  “这些年,村里加工的松籽品质都很好,货源可靠。除了在实体店销售外,我们还在淘宝、微商等线上平台卖货,算是建立起了稳固的销售渠道。”公司负责人苗伟自豪地说,“从去年开始,实体店和网店的销量开始激增,经销商都赶着找我们订货,现在,即使新增加了10多位工人,每天同样要加班到晚上10点多。”在加工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分选、包装、运货,一刻也闲不下来。下午,一缕夕阳余晖洒在工人们的身上,让人倍感温暖。本报记者 肖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