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入初冬,又是一年农闲时。和其他地方冬日里的农村不同,最近一段时间,本溪满族自治县清河城镇里时常洋溢着欢声笑语。

  “好球!”午休时间,在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操场上,为村民刚刚建成的笼式5人足球场上,由村民和学生们自发开展的足球赛激战正酣。尽管都是普通的“业余选手”,但此刻在球场上那一板一眼的传切配合却也十分精彩。“以前想活动没条件,有了这个对村民开放的小足球场太好了,一举两得,村民活动和学校教学共享共用,真是感谢龚书记!”校长孙绍彰说。

  大家交口赞扬的“龚书记”就是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下派在村里的新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龚德友。离开城市,和工作队的同志们一起来到村里开展工作,龚德友有太多的踌躇满志和“不安”。踌躇满志的是自己带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光荣使命。“不安”的是,经过上一个周期的努力,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已经成功摘帽。但小村从“脱贫”到真正的“振兴”依然有段路要走。自己的工作既是“承接”,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俗话说“头三脚难踢”。在带领工作队入户走访,倾听了乡亲们的心愿和想法之后,龚德友心中那关于“头三脚”的内容逐渐明晰了。“我认为,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村民都是关键。只有在‘富脑袋’‘健精神’上下功夫,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结合走访,龚德友决定,他们这“履职第一件事”就是要让村民们在文化上“脱贫”“振兴”。

  针对村阅览图书资料匮乏的问题,龚德友以最快时间向局领导汇报,在全局开展捐书活动,仅仅三天时间就收到涵盖党史党建、农业生产、科技法律等方面的书籍530余册,有效地满足了村民学习知识的硬件需求。为进一步满足群众业余生活,他又协调市县文旅部门为村里安装健身器材,为镇里建设了小型足球场。

  想群众之所想,解村民之所难。在走访调查中得知村民饮水和出行困难的问题,龚德友“跑上跑下”多方沟通,积极向市县各级主管部门申请报告,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初步同意列入计划,明年安排实施。了解到学校师生存在洗浴用电量大、安全系数低的问题,龚德友积极协调争取省节能部门及其相关环保企业的支持,经现场查勘测算和数据分析,省节能专家会同企业研究磋商,同意承担镇中学师生洗浴项目进行节能改造的全部费用。目前,已召开两次专家研讨会、制定了初步改造方案、签订改造协议和设备采购等筹备工作,待明年开春组织安排实施。

  “乡村振兴,产业关键。”为切实助力村经济发展,龚德友不断拓宽本村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宣传推介村里的绿色产品。经协调申请省有关部门,拟安排10多名村民将作为电商平台销售人员参加全省“网红”业务培训,成为村镇产业发展的宣传员。

  工作队驻村不到两个月时间,当地群众文化素养得以不断提升,业余生活不断丰富,道德新风不断树立,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刚来,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但我们知道乡村振兴的路,不远!”龚德友信心满满地说。

  本报记者 武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