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桓仁满族自治县二棚甸子镇巨户沟村,如果你向人打听胡占发,大家都会主动和你聊上很长一段时间,还会亲切地称他是“俺们村里的‘120’”。
从医47年来,胡占发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村民们听诊、把脉、打针、送药……在外人看起来,这些工作很繁琐枯燥,然而,在他看来,却有着为患者解除病痛的乐趣,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1974年,23岁的胡占发经过培训、考试和乡亲投票推荐成为一名“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从那时起,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只要乡亲们一声招呼,他总是第一时间背上药箱出诊,为行动不便的病人提供上门服务。
胡占发是一个细心好学的人。在行医过程中,胡占发把每个患者的基本病情都牢记在心上。一有时间,他就拿出病例和医学书籍细心地琢磨。时间长了,他逐渐总结出了一些看病的小绝招,也在为患者看病的过程中得到了诸多可靠验证。
胡占发还富有爱心。除了为村民看病,胡占发还承担着村里的计划免疫等工作任务。谁得过什么大病、谁需要定期复查……他都了然于心。遇到有的村民因为行动不便无法去卫生所时,胡占发就主动上门为其量血压、打针、送药,遇到家庭特别困难的村民,他就自掏腰包为他们买药。
村里有个大事小情,胡占发也跑前跑后跟着忙乎。那一年,七组村民王忠琴8岁的女儿突发急病,他组织村民给孩子捐款,并率先捐出自己的那份。有一次,村部维修桥时,他主动清理周边废弃的铁钉、铁钩、石头等杂物,还把能卖钱的铁钉、铁钩等都送给低保户李明宝,让他去换点钱补贴家用。有一年,村里暴发了洪水,四组村民受灾严重,胡占发便把心思全用在抗洪上,等回到自己家时,院子里、屋子里都已经满是积水了。
“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要一直干到走不动的那一天。”胡占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今,年过七旬的胡占发依然坚守岗位,将医者仁爱洒满山村。
本报记者 肖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