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元旦不用补课,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这是令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学生王镜凯欣喜不已的事。以前,王镜凯是众多假期奔赴培训班、在家赶作业学生中的一员,周末和节假日被语文、奥数、英语等学科类的课外培训挤得满满当当。如今,“双减”政策在本溪落地后,学生们卸下了过重的负担、逃离了题海战术,迎来了美好的假期生活。
去年12月31日,市教育局分别下发致全体教师、全市家长和校外培训机构的一封信,针对持续巩固我市“双减”工作成果、创建规范的社会教育环境、确保孩子们度过健康快乐的假期提出要求和倡议。其中明确指出,目前我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全部压减清零,自今年1月1日起,以任何形式开展的学科类培训均属于违规培训。市、县(区)将继续畅通举报渠道,持续开展针对校外培训机构违规行为的联合专项检查,对“无证无照”“证照不全”“变异隐形”等违法违规办学行为将严肃查处,并通过各级媒体通报黑名单。
“为扎扎实实地落实‘双减’政策,元旦之前,我们学校切实加强作业管理,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布置,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设计质量。我们班就布置了具有节日特色的实践作业——与家人一起包饺子、做‘畅享2022’手抄报,坚决杜绝家长代劳或完成。”据明山区联丰教育集团欧洲城校区教导主任、四年一班班主任张岩介绍,期末考试临近,学校根据年级和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低年级以“闯关游戏”的形式考察学生学习情况;中高年级则注重“抓基础、回归课本”,对学生实行等级评价,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备考压力,让他们度过一个轻松快乐的假期。
刚度过的元旦假期里,王镜凯过得更加充实、精彩,多读书、读好书,进行体育锻炼、参与家务劳动,写了春联送给街坊邻居,还与父母一起到高峪社区看望了长期帮助的老人。王镜凯的家长胡女士告诉记者,“双减”政策给孩子创造了更多成长的空间和时间,假期就可以让孩子多接触和尝试新鲜事物,帮助他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我相信多元化的学习一定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创新意识等,提高他的综合素质,这将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 车晓丹 摄影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