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医院A型血2600毫升、B型血2000毫升、AB型血1200毫升、O型血1000毫升、血小板3个治疗量;桓仁满族自治县中医院A型血……”昨天一早,将血袋、试剂、消毒液等采血物料装车后,郑卓又来到血库调取桓仁两家医院的计划用血。查验、装箱、签字,交接流程严谨且严肃。行前,血库管理员问候说:“郑哥,别开太猛了,注意安全!”郑卓拍了拍背在身上的血液转运箱,笑容满面地比了个OK的手势。8点30分,郑卓开着老“速腾”驶出血站大院,融入车流之中。

    郑卓是市中心血站的一名司机,这次去桓仁要办三件事:一是为桓仁县人民医院和桓仁县中医院送血;二是为桓仁献血屋送采血物料;三是把献血屋这两天采集的血液带回市中心血站。

    郑卓解释说,爱心市民献的血要经过化验和处理才能使用,县里没有血液处理设备,所以就需要走这么一遭,把血带回来,处理好后再按用量送过去。

    车载音响唱着张学友的《一路上有你》,温情脉脉。郑卓说:“血液是有保质期的,最长期限35天,这就需要我们频繁地往返桓仁。”一般情况,市中心血站每周周一、周三、周四、周六都要派人去桓仁,4名司机轮班前往,雨雪无阻。加上全市各院急重患突发用血、省内各市调血等特殊情况,算下来,每名司机年驾车里程都超过了4万公里,能绕地球一圈了。
    过了年,郑卓47岁。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其实是血站的一名新兵。”的确,郑卓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仅两年时间,但那两年却是血站,乃至整个卫健系统最为紧张、忙碌的时候。

    2020年,市中心血站当时还是市卫健中心的分支机构,除夕夜,郑卓接到任务,我市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后来证实为我市首例确诊病例),需第一时间将患者血液样本送往省疾控中心检测,二话没说,郑卓套上防护服便开车赶往沈阳;2020年7月,大连爆发疫情,上级部门要求,各市血站支援大连,保证大连临床用血,郑卓又开车200多公里将救命血送往营口集中存放点;受疫情影响,两年来省内各市血站库存数次触底,城市间开始频繁调血救急,郑卓和血站另外几位司机组成运送队,前往沈阳、鞍山、抚顺、辽阳、盘锦、铁岭、葫芦岛等地送血取血。
    中午12点20分,为桓仁两家医院送完血,郑卓又一次走进“早点到”饭馆,又一次花15元吃了一份自助餐。郑卓说,他每次送完血都来这家吃口饭,省时、实惠。
    “郑哥,一路辛苦,快上楼休息吧,东西我们来搬。”桓仁满族自治县中心大街160栋12号,停好了车,郑卓不辞辛劳,和献血屋的工作人员一起搬运采血物料。工作人员让郑卓上楼休息,郑卓却说要赶紧到市场给女儿买点好吃的带回去。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的大年三十儿轮到他值班,只要接到任务就得立即出发送血,这个年能不能在家过,很难说。

    返城路上,聊起奉献话题,郑卓讲起了前不久的一次出车经历。2022年1月1日也是郑卓值班。晚5点半,位于草河口镇的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二人民医院打来电话,一位产妇大出血,急需大量血液。出发的时候,天空飘起了雪花。1个半小时,血液送到医院,产妇得救了。可此时,雪越下越大,高速公路已经封闭。郑卓不得不走省道、翻大岭返城,天黑路滑,90公里的路程,兜兜转转硬是开了3个多小时,晚上11点才回到血站。
    进入市区,平顶山下的万家灯火照亮了郑卓的脸庞,他对记者说:“我来血站才两年时间,很多老同志数十年如一日一直是这么干的,我们没觉着自己的工作有什么特别。临床用血,特别是急重患用血,那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保障临床用血,就是保障百姓生命安全,我们这点付出不算什么。”
    本报记者刘枫林/文字
    林   林/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