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记者在桓仁满族自治县普乐堡镇的版画创作基地看到,手工艺人辛志秋正在专心地制作版画。“我现在刻的是《欣欣向荣》,一把刻刀、一块木板,这手艺看起来简单,其实大有学问,讲究心手合一、眼到手到。就拿这幅 ...
近日,记者在桓仁满族自治县普乐堡镇的版画创作基地看到,手工艺人辛志秋正在专心地制作版画。“我现在刻的是《欣欣向荣》,一把刻刀、一块木板,这手艺看起来简单,其实大有学问,讲究心手合一、眼到手到。就拿这幅《欣欣向荣》来说,我不用描样子,只用一把刻刀就能一气呵成。”说话时,辛志秋手中的刻刀依旧一刻不停,如行云流水般自然。
据介绍,1988年,桓仁版画艺术传承人陈东明回乡创办了桓仁版画创作基地,多次举办农民版画培训班,先后共培训了百余名版画爱好者,辛志秋就是其中一位。后来,随着《春》、《磨房》《富》等多幅版画被中国美术馆、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民族文化宫等收藏,版画这一技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渐提升。1994年,陈东明以版画艺术为基础,对木制工艺品进行研发与创作,使版画艺术与木雕工艺得到完美结合。创作素材多取自桓仁地区常见的花鸟鱼虫、山川河流等,融入高句丽、满族和山地文化,地域生活气息浓郁。这样一来,作品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很多身处外地游子们寄托乡愁的载体,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产品先后打入了北京、山东、河北等市场,凭借版画这一传统技艺,辛志秋的年收入可达3万多元。当记者走进辽宁东明工艺品有限公司的木雕生产车间,十几位农民师傅正在一丝不苟地加工各式木雕产品。“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一共有20 多个木雕技术工,他们原来都只是镇里普普通通的农民,这些年他们都靠着木雕手艺过上了好日子。”镇党委的同志说。如今,辽宁东明工艺品有限公司已在全国建立了30多个销售渠道,吸收百名农民就业。公司依靠版画、木雕工艺品等七大系列1000 多个品种,实现年产值300多万元。农民在农忙时打理农田,在农闲时到工厂雕刻版画、木雕工艺品,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版画技艺代代传承,材料和技法不变,内容得创新。老一辈儿手里,都是些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的内容,到了俺们这儿,版画得紧跟时代变化,得有新表达、新内涵。”陈东明激动地说。本报记者 肖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