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跃进入国内同行业前五,“鼠”你行
——走进辽宁长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沐浴后,管理员穿好防护服,戴好口罩、帽子,进入无菌屏障环境,动作娴熟地为实验动物喂饭喂水;技术员紧盯各种电子设备,实时监控实验动物生活环境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重要指标;厂区另一头,销售热线此起彼伏铃声不断,外来订单应接不暇。近日,记者走入辽宁长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
企业转型
落户本溪投资建厂,实验动物不再“散养”
医学实验用的小白鼠,相信很多人都在电视里见过。“辽宁长生生物”正是一家生产此类实验动物的公司。
看到这,有人不禁要问,养只小老鼠咋还这么复杂呢?其实过去还真不这样。那会儿,我国对该行业的管理还不完善, 对实验动物品质、饲养环境等方面要求不高,很多“小老鼠”都处在“散养”状态。这也导致我国一些医学专家发表的论文在国际上不被认可,原因是实验动物“体质不佳”,实验结论不具备参考价值。
2000年以后,我国不断提升实验动物饲养行业标准。2008年,在我市高新区招商政策的感召下,“辽宁长生生物”董事长王全新审时度势,决定转战本溪,并准备将公司主营项目向无特定病原体动物转型升级。在选址、建厂、办理各种手续、设备引进、人才引入、技术提升等方面,本溪高新区管委会、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多次上门服务,解决企业落户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同年8月,“辽宁长生生物”投资近8000万元,在春安街西段拿地建厂,引入屏障设施,建设无菌厂房。2010年4月,正式引种投产。
摆脱困境
相关单位上门服务,助企业迈出坚实一步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是指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与科学研究相干扰的细菌或病毒的实验动物。这样的动物只有在空气洁净度、温度、湿度等重要指标绝对恒定的屏障环境下才能饲养成功。而打造这样的环境需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各种设备来支撑。那段时间,公司家底很快被掏空。为解决资金问题,王全新东挪西借,甚至抵押了自己在沈阳的多处房产用来周转资金。
得知这一情况,高新区管委会、市科技局等多个部门领导数次进企调研,帮助企业申请项目支持。很快,“辽宁长生生物”成为辽宁省行业内唯一获得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省科技厅长期滚动资助和扶持的企业。期间,税务、银行等部门还为企业减税降费,降低融资门槛,缓解了企业压力。
政企两端发力,“辽宁长生生物”转危为安。2012年2月,公司成为省经信委“标准化实验动物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产品正式上市销售。这一年,“辽宁长生生物”全年收入200万元。成绩虽小,却迈出了坚实一步。也正是在这一年,国家进一步收紧相关政策,禁止普通级实验动物大小鼠的生产、饲养和销售。
望着厂里一只只被赋予了特殊生命意义的“小精灵”,王全新感慨万千,他理了理额前日渐花白的头发,筹划起企业的未来。
展翅欲飞
产值逐年攀升,一跃进入国内同行业前五
王全新带领公司干部职工搞科研、破瓶颈、补短板、树品牌、抢市场,驾驶“辽宁长生生物”这列火车平稳进入快车道。2012年10月,企业成为吉林大学教学实习基地;2013年8月,成为辽宁省实验动物模型重点实验室;2015年6月,取得《动物条件防疫合格证》;2015年12月,取得《实验动物饲料生产许可证》。2000万元、5000万元、7000万元……公司产值逐年攀升,实现年产金黄地鼠、小鼠、大鼠、豚鼠等实验动物550万只的规模,一跃进入国内同行业前五。
2020年9月,“辽宁长生生物”自主研发培育的新冠ACE2敲除鼠模型完成建模,面市销售。新冠ACE2敲除鼠可模拟人类感染新冠病毒的发病过程,相似度达70%,可应用于新冠治疗药物效果评价、疫苗效果测试及新冠致病机制等多方面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一时间,订单不断,一鼠难求。
近年来,展翅欲飞的“辽宁长生生物”由于发展过快,一度出现产能不足的问题。2021年1月,经高新区管委会积极协调,“辽宁长生生物”扩容厂区8亩;同年9月,又拿下一幢4500平方米的建筑。尽管如此,厂房和实验室的紧张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据了解,未来3年内,公司计划投资1.5-2亿元,再建10000-20000平方米装备全套屏障设施的新厂房,届时,“辽宁长生生物”将成为全国第二大实验动物生产企业,生产能力和科研水平将得到质的飞跃。
本报记者 刘枫林 摄影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