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俺们第10年种谷子了,磨出的小黄米吃起来香甜细腻,每年一磨好就被抢购一空。”望着新翻好的土地和忙于耕种的老乡们,鸡冠砬子村凤友杂粮合作社负责人姜凤友自豪地说。

  鸡冠砬子村坐落于桓仁满族自治县二棚甸子镇东部,这里交通便利,生态良好。2012年,姜凤友和几位乡亲决定在自家田地里试种小杂粮,经过精心培育,试种大获成功,20亩小杂粮净赚近10万元。接下来的两年里,姜凤友成立凤友杂粮专业合作社,将小杂粮种植面积扩大到60亩。他们精选当地传统杂粮品种,采用传统的牛马耕地耕作模式,人工播种、除草,施用农家肥,还在杂粮基地安装太阳能杀虫灯防治病虫害。“虽然这样亩产量能低一些,却保证了品质和口感。只有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俺们的杂粮事业才能越来越红火。”姜凤友说。

  由于迎合了当代消费者追求健康养生的消费理念,凤友杂粮合作社小杂粮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销往沈阳、本溪等周边城市的商店、超市和特产店,同时还带动当地20多户村民参与其中,每户年均收入3万元左右。合作社的社员们除了获得土地流转金外,部分社员还到杂粮基地打工赚钱。姜凤友告诉记者,仅近两年,合作社累计用工就将近千人。“去年俺们家到合作社打工,一年下来挣了1万多块钱,杂粮卖好了,大家都跟着受益。”村民张贵仁对记者说。

  除了谷子外,今年合作社还种植了大豆、高粱和赤小豆等小杂粮。“如今,小杂粮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俺们的小杂粮也越种越好,相信合作社的未来也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姜凤友信心满满地说。 本报记者 肖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