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本溪民族工作始终坚持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民族工作跑出了时代“加速度”。

  在迄今已召开的七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我市连续四次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我市相继召开了九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先后有200多个单位获表彰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400余名个人受到奖励,本溪满族自治县抗联纪念馆、南芬区甬子峪村等一批单位被国家民委命名表彰。仅今年上半年,溪湖区政府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明山区观山悦社区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市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探索并打造出新时代民族工作新样板。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工作顶层设计。市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将民族团结创建纳入县区绩效考评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多次调研,指导本溪、桓仁两个自治县立法30余件,围绕民族地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少数民族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入手,先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规实施情况进行了10余次的监督检查,不断增强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2021年,在市委党校打造了全市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面积达3697平方米,建立起“一主多辅”“线上线下”综合性基地。以市委党校为主体,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对接省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等教学科研资源,在两县四区党校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室,加强基层民族工作干部培训。筹备研发掌上阅读等APP,通过扫码和微信推送方式做到足不出户即可浏览民族团结知识。 研究同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心、江苏泰州、新疆托里等合作,建立云教学,跨越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插上科技的翅膀。

  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为根本,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成立了全国首个建州女真史研究中心,同时,依托省民委资金,本溪满族民俗博物馆、五女山博物馆竣工开放,《本溪满族志》编撰正式启动。本溪满族剪纸、桓仁版画多次在国内外大赛夺金,打造了《满族民间故事》《本溪社火》等一批民族精粹,展示了多元文化交融并存的风采。植根于丰富的本土文化,推出了大型评剧《女人是座山》、朝鲜族舞蹈《乞粒舞》、满族舞蹈《笊篱情》等系列文艺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形式广泛传播民族团结理念。本溪满族自治县湖里村围绕民族地区的自然禀赋及资源特色,打造了“老牛背 弯弯犁”的满乡风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实现了每年8万人下乡当“满族人”的梦想。

  以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为目标,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在全市建立12个流动服务站,为临时来溪的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房屋租赁、就业援助服务。外来务工人员亚森、热合曼致富不忘他人,热心帮助弱势群体,本溪电视台对其进行专访,制作的《好人亚森》《大哥热合曼》专题节目受到全市观众好评,热合曼被表彰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亚森获辽宁省“四争四爱”带头人称号,本溪民族工作实现了由分类式管理向嵌入式治理转变,政策导向由优先优惠为主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变,着眼点由解决“留下来”向更好“融进来”转变。

  以解决经济发展为钥匙,加大对民族地区和援疆工作支持力度。高位推动对口援疆工作,建立双方高层互访机制,在全省援疆工作中率先实行县包乡、乡包村体制,2010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8亿元,实施各类援助项目112个,新疆托里县赴本溪插班学习生有一人考入清华大学,实现托里县清华大学录取零的突破,教育援疆的“本溪模式”已成为辽宁省对口支援工作中的一张名片。近年来,为本溪、桓仁两个满族自治县新建、改扩建铁路和公路1200余公里,乡镇通沥青路率100%,建制村通公路率100%,争取各项水利建设资金4.91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为桓仁盛东商贸有限公司等5家民贸企业协调贷款4500余万元、落实贴息资金91.8万元。大力促进乡村振兴发展,2021年累计争取资金1577万元,实施各类项目26个,受益人口1.8万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77万元。2022年,已争取资金1915万元,计划实施24个项目,真正做到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本报记者 车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