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双减”政策落地让教育培训行业面临史上最强监管,同时也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切实提升育人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曾几何时,在各路资本的裹挟下,线下线上教育培训类公司风起云涌,各种线上视频教学、线下一对一辅导充斥着学生的课外生活。随之而来的就是快速发展背后的乱象丛生,催生了诸如广告营销乱象、刻意制造家长焦虑、集资卷款跑路等问题,扰乱了教育行业。

“双减”政策的背后,就是让教育培训告别资本,回归教育本质,让教育回归学校和家庭。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双减”旨在恢复教育生态,避免应试化、短视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神及综合素质,全面夯实人才积淀,进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及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意见》答记者问时指出,针对“双减”要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双减”政策覆盖面广,切中肯綮,将对教育焦虑情绪起到强力缓解作用。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教育内卷和焦虑不仅仅是学生和家长负担重,以及校外培训机构不受约束等表面上的问题,它的背后还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高考指挥棒将长期存在、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较高等等因素。相信随着均衡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等系列举措的实施,“唯分数论”“唯证书论”的教育评价体系终将扭转,家长们在“补差培优”方面的所谓刚需终将减少,弥漫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集体性焦虑”终将纾解。

车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