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刘文革有一张珍藏在身边的老照片。
照片中,七八个小朋友高兴地将雷锋围在中间,其中一个扎着两条麻花辫、身穿碎花外套的小女孩,更是咧着嘴笑嘻嘻地趴在雷锋的左肩。
这个小女孩,就是小学生刘文革。
60多年过去,作为雷锋曾经辅导过的学生,刘文革既幸运,又自豪。
“雷锋教会我做人的道理,激励我去追求高尚的人生,这是我一生的方向。”刘文革说,“我永远怀念他”。
1960年,8岁的刘文革进入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今雷锋小学)读书。就在这一年,刚刚入伍不久的雷锋承担起建设街小学校外大队辅导员的工作。
在同雷锋近两年的接触中,令刘文革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件小事。
幼时的刘文革生活比较拮据,一家8口人全靠父亲上班维持生计。一次雷锋来学校组织活动,爱美的刘文革想打扮得漂亮一些,特意穿上了母亲做的花衣裳。正当她美滋滋地要出门时,才发现脚上的袜子破了洞。
刘文革转身便央求母亲给她换双新袜子,可母亲不仅没给她换,反而唠叨她好几句。“最后我穿着破袜子,噘着嘴就去了学校。”
一进教室,身为辅导员的雷锋就发现了不高兴的刘文革。“他看到我就主动走了过来,问我因为什么不开心。”了解事情缘由后,雷锋便耐心地开导她。
“他说袜子破了补一补就好,解放军叔叔们也是自己补袜子,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他还告诉我要学会艰苦朴素,学会劳动,会劳动就不会再穿露脚趾的袜子了。”刘文革说。
“会劳动就不会再穿露脚趾的袜子”——雷锋简简单单一句话,却对年幼的刘文革触动很大。那天回到家,刘文革主动拿起针线,学着补袜子。母亲看到很是诧异,刘文革便把雷锋教她的话原原本本地给母亲讲了一遍。
“后来我母亲还把这件事讲给邻居听,说我不听她的话,但雷锋叔叔说啥就做啥。”忆及此处,刘文革眉眼间都带着笑意,“现在说起来,都是幸福的回忆”。她说,是雷锋教她如何做人,这是她一生的幸运。
在她的眼中,雷锋是一个温和、亲切、活泼的人。
“他个头不高,但眼睛特别有神,讲话很温柔,带着湖南口音,而且笑容特别亲切。”刘文革回忆,“那时候我还很小,许多细节都记不太清,但第一次见到他就觉得特别可亲可爱”。
为人和善的雷锋很快就成为孩子们关注的对象。“当时老师让我们喊他‘雷锋叔叔’,但实际上他更像是我们的大哥哥,给我们讲故事,关心我们的生活,有时候还会跟我们开玩笑,大家相处很融洽。”刘文革说。
正因为这样,学校里的孩子们都盼着雷锋常来。每次雷锋一来,孩子们都像小燕子一样叽叽喳喳围在他身边。有一次听说要跟雷锋合影,孩子们更是都争着抢着上前。
然而,这张珍贵的合影照片第一次出现在刘文革手上,已是十多年之后。“当时也不知道自己在那张照片上,而且我后来还改过名字,同学们都没能找到我。”直到一次她参加团代会,被现场的老同学认出,这张照片才辗转到她的手里。
“一看到照片,我的心情就特别激动,那两年与雷锋相处的点滴慢慢浮现在我的脑海。”从此,刘文革便将这张照片视若珍宝,夹在老旧的浅蓝色笔记本里,放在挎包中,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
这张照片对她是提醒也是鞭策,“我是雷锋辅导过的学生”“我不能给他丢人!”
得知记者上午要来采访,早上不到5点刘文革就起床了,戴上老花镜,在稿纸上一笔一画写下当年雷锋来当辅导员的点点滴滴。“现在岁数大了,很多东西不写出来就都忘了,但我始终记得雷锋教我们要做好人,做好事,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她回忆,那时雷锋几乎每隔一两周就会来学校一次,给大家带一些学习用品,做忆苦思甜报告,还提倡在学校搞“三件宝”活动,在每个班级设立节约箱、储蓄箱、针线包。
“像平时上下学路上拾到的铁钉、牙膏皮等废弃物,大家都会主动放到节约箱里,然后换钱作为班费。日常积攒的零花钱也会存到储蓄箱里,用来帮助家庭困难的同学买书买本。”刘文革说,雷锋精神一直陪伴着同学们的成长。
尽管雷锋做校外辅导员只有不到两年时间,但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种子,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工作30年来,刘文革陆续被评为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三厂厂区先进个人、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抚顺市优秀共产党员,还给厂区的子弟小学当过校外辅导员。“这一切都归功于雷锋。”刘文革说:“因为我时刻记着自己是雷锋辅导过的学生,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学习雷锋,不能给他脸上抹黑。”
为了纪念雷锋,刘文革在儿子和孙女上小学之前,每年清明节都领着他们给雷锋扫墓。祖孙三代一起了解雷锋、学习雷锋,刘文革一家都和雷锋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是雷锋辅导过的学生,我儿子曾经当过雷锋储蓄所的所长,我孙女就读过雷锋小学,所以雷锋精神在我家代代相传。”刘文革说:“我要把我知道的雷锋讲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学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