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要做个好工人,建设祖国。”1956年7月15日,在高小毕业典礼上,雷正兴就立志要当一名工人。

1958年8月,鞍钢为适应钢铁生产发展的需要,到湖南湘潭、长沙、望城等地招收新工人。湖南伢子雷正兴听说这个消息后,心情特别激动,连续三次到招工工作组报名,最终得到了批准。

雷锋写给鞍钢招工组的《决心书》。鞍钢博物馆供图

雷锋写给鞍钢招工组的《决心书》。鞍钢博物馆供图

1958年11月,雷正兴将填好的工人登记表连同一份《决心书》交给了鞍钢招工组,《决心书》里这样写道:“让我来鞍钢学习,我愿把我的青春献给祖国。”同时,为表达自己想要去鞍钢当工人的强烈意愿,立下到鞍钢打冲锋、争先锋的决心,雷正兴在登记表上第一次写下“雷锋”这个名字。

这是“雷锋”这个名字第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雷锋填写的工人登记表。鞍钢博物馆供图

雷锋填写的工人登记表。鞍钢博物馆供图

就这样,雷锋离开了生活多年的三湘大地,踏上了去往黑土地的列车。

刚来鞍钢的那几天,雷锋一想到自己很快就要穿上防热服、手持钢钎,成为一名炼钢工人,他就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谁知,他被分配到了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学开推土机。

“我是为祖国炼钢来的,为啥让我当推土机手?”年轻的雷锋有点想不通,连忙找到了车间主任于明谦询问情况。

“炼钢光靠几座平炉不行,还需要矿石、铁水、焦炭、煤气等,缺少哪一样都不行。大工业生产就像一架机器,缺哪一颗螺丝钉也不能转动。”于明谦不慌不忙地解释道。

听了于明谦的一番话,雷锋茅塞顿开,当场表示:“我就甘当螺丝钉了,党把我拧在哪里,我就坚守在哪里!”

自此,雷锋开启了在鞍钢的工作和生活。

雷锋的个子不高,推土机却又高又大,坐着开车看不见前面的推土铲,不好操作,但他从来就没有把这些困难放在眼里。他每班都早来晚走,努力钻研、虚心求教,很快学会了开推土机,还学会推土机维修与保养。签订一年的“师徒合同”仅用了四个半月便全部完成,他也被师傅称赞为“岁数最小、学得最好”的徒弟。

1959年1月18日,鞍钢化工总厂门型吊车班师徒留影纪念,后排左一为雷锋。鞍钢博物馆供图

1959年1月18日,鞍钢化工总厂门型吊车班师徒留影纪念,后排左一为雷锋。鞍钢博物馆供图

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雷锋总是选最艰苦的工作干。他利用工休时间,清理煤中杂物;他多次组织“青年突击队”,回收铁路两侧的散煤;遇到工作紧张时,他曾几天几夜不离开车间……

在鞍钢工作期间,雷锋以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学习孟泰、王崇伦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

正是鞍钢对雷锋的历练,培养了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职业精神以及勤俭节约、爱厂如家的优良美德。在鞍钢化工总厂,雷锋是大家公认的模范工人和先进典型。他使用的推土机多次被评为厂和车间的红旗设备;他三次被评为推土机班先进生产者,五次被评为车间红旗手,还被评为工人夜校优秀兼职语文教员。

1959年初,雷锋在鞍钢化工总厂职工业余文化补习班当语文教员时留影。鞍钢博物馆供图

1959年初,雷锋在鞍钢化工总厂职工业余文化补习班当语文教员时留影。鞍钢博物馆供图

1959年5月,鞍钢决定在弓长岭铁矿建一座年产30万吨焦炭的焦化厂,雷锋主动请战,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同年8月,他启程前往弓长岭焦化厂。

1959年12月3日,雷锋听了弓长岭焦化厂党总支书记李钦荣的征兵动员报告后,决定报名参军。1960年1月8日,雷锋正式入伍。从1958年11月12日到1960年1月8日,雷锋在鞍钢工作了423天。那个当初叫雷正兴的湖南小伙子,已经在这里淬炼成钢,散发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光和热。

雷锋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鞍钢的423天里,雷锋不仅书写了闪光的履历,更留下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

60多年来,雷锋精神在“钢都”鞍山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