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网牢记总书记嘱托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 2022-8-20 12:39| 我要分享
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
8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考察时留下的这句话,为这里的人们所津津乐道,每每提及便难掩激动。幸福,也成了牡丹社区百姓的“高频热议词”。
追问幸福,方得始终。“我们社区的特点就是‘两个老’和两个‘40’:老小区建成已40年了,老年人占总人口40%。”牡丹社区党委书记王晖概括道。破解好百姓的“急难愁盼”,也就掌握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
改出“新小区”
牡丹社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共有3000多户居民,是典型的老旧小区。王晖介绍,近年来沈阳市持续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牡丹社区也在不断提质升级。特别是去年通过实施“一拆五改三增加”——拆违;改线、改墙、改管、改路、改绿;增服务场地、增休闲设施、增安全管理,小区从“内”到“外”变好了。电线电缆入了地,保温门窗上了墙,城市书房、幸福广场、休闲亭廊一个个从无到有。
习近平总书记入户走访时,来到了居民李水、张云秀夫妇家。“社区经过改造,从散体楼变成封闭小区,冬天屋里暖和了,道路平了,环境好了……”夫妻俩竹筒倒豆子般,兴奋地把看到的变化说给总书记听。
改造让牡丹社区的颜值在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自然也跟着提升。李水告诉记者,他家从1991年就住在这,因为老小区问题不少,2008年搬走了,看到小区改造得这么好,去年又搬了回来。
设施“硬件”好了,服务“软件”也得跟上。随着信息化管理平台进社区、便民事项全市通办的进程,居民不用出社区,在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就能办理19项即办服务、49项由社区全程代办服务。
社区治理还实施数字化网格管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电子装户图系统接入多职能部门服务信息,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各种服务资源和服务力量下沉到一线,社区吹哨、各职能部门报到,专职力量和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共同组成的网格,使服务居民更有力量了。”王晖说。
服务好“一老”
习近平总书记说,老人和小孩是社区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
面对一个老年人口占四成的社区,如何服务好“一老”,一直是牡丹社区的重中之重,并建立起了多元化的养老服务。
8月18日中午饭口,记者在社区食堂遇到了68岁的居民刘绍珍。就在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时,刘绍珍恰巧也在。
“炸龙利鱼、西兰花、芸豆烧肉……三菜一汤、两种主食,才10块钱。”她说,“自己在家根本做不了这么多样儿,而且师傅做菜也好吃,特别适合我们的口味儿。”
刘绍珍还告诉记者,社区的老年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她参加了舞蹈队、合唱团,活动完了就和姐妹们到这吃饭,省得回家做了,特别方便。“像年轻人工作忙的,也能来这吃饭,多省心啊。”她说。
牡丹社区食堂已开办多年,80岁以上老年人吃一顿饭只要8元,60岁以上10元,60岁以下12元,为社区居民解决了日常吃饭的大问题。
这只是众多养老服务中的一项。据王晖介绍,牡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立起“3+1”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新模式,即为长者提供入户照顾、日间托管和临时照料、长期照护,满足老人家庭生活需求的家政服务、各类外延服务和个性化定制服务,24小时全天候在线。同时,以“医养康”为服务内容,通过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服务手段,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在社区的康复中心理疗室里,71岁的居民李桂芝正在做理疗,她告诉记者:“我有风湿病,要经常做康复、理疗,在这儿有专业医生指导,不用去医院排队,太方便了。”
这得益于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上的大力投入。王晖说,现在政府免费提供场地和建设资金,引入第三方养老机构进行专业化运营,根据老人的年龄段和身体状态,社区可以提供助餐、助浴、助行等12项医养结合服务项目,深受百姓欢迎。
“一分钱不花,每个月服务准时上门,到家给我们打扫卫生、理发、洗澡。你说幸福不?”81岁的王文义笑着说。原来,作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社区之一,牡丹社区8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可免费享受3个小时上门服务,包括洗澡、做饭、送餐、保洁、康复训练、出行陪护、理发等多种基本生活服务。社区还为43位独居老人接入智慧化养老平台,家属、邻居、网格员、120急救联动,保障老人安全和健康。
孩子们的幸福课堂
在社区群众活动中心,牡丹社区为孩子们打造了幸福教育课堂。记者走进这里时,近10名孩子正在电脑前“操控”着飞机,老师李岩在旁不断纠正着动作。
李岩是沈阳市皇姑区航空实验小学科技教师。他告诉记者,他同时也是一名志愿者,每周一、三、五到社区给孩子们上模拟飞行等课程。“用专业的模拟飞行软件和硬件,模仿真实飞机飞行状态,这是我所在的小学最具特色的一门课程。把它带入社区以后,能让更多的孩子来了解它、学习它。孩子们可以学习到飞行基本技术,了解航空航天知识,锻炼手眼协调能力,提高注意力,也丰富孩子们的课后生活。”李岩说。
就在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幸福教育课堂,与孩子们亲切地交流。“我将来要当飞行员,开战斗机,保卫祖国海空!”航模课上的小学员、9岁的栾嘉瑞兴奋地回忆着,“习爷爷还祝我早日实现梦想!”
除了航模,在牡丹社区的幸福教育课堂课程表上,还有书法、绘本、阅读、绘画、武术、拼搭、篆刻等等,课程内容丰富。
王晖告诉记者,为孩子们打造幸福教育课堂,也是老年人的一项“隐形需求”。社区给老年人做问卷调查时,很多老人说,不是我们不愿意参加社区活动,而是时间跟不上,孙男娣女谁来管呢?
要想解放“一老”的时间,就要解决“一幼”的看护。“得知情况后,社区党委非常重视,结合社会组织、专业志愿力量,并将教育部门的资源整合到一起,解决孩子托管的问题。”王晖说。
2017年11月,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开课。历时五年,从最初的5名孩子,到现在每个课堂40多名孩子,服务覆盖上万人,帮着社区居民“带大”了一拨又一拨孩子。无论是社区的老年人,还是年轻家庭双职工,都对社区“一幼”工作赞不绝口,老百姓真正受益。
“两邻”已扎根
“在咱社区,老人吃饭有饭堂,小孩四点半放学后有小课堂。居民想运动有健身房,看书还有大书房……多享福啊!我们住得好、吃得好,也要老有所为,发挥余热,继续为社会作贡献!”今年81岁、有59年党龄的王文义是沈飞退休职工,也是牡丹社区“红邻”党员志愿服务队的老志愿者,这支服务队已成立了11年。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沈阳市多福社区考察时提出的“两邻”理念,也在牡丹社区开花结果。
社区现有8支具有代表性的志愿服务队。“红邻”党员志愿服务队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做理论宣讲和惠民政策解读,劳模工匠志愿服务队开展义务理发、小家电维修,童心善邻志愿服务队依托幸福教育课堂提供课后看护,暖心调解志愿服务队帮居民评理说事、提供法律援助……形成了“讲、评、帮、乐、传”五大牡丹志愿服务特色。
“在社区志愿者之家,习近平总书记听取我们这些老年志愿者的汇报,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都深受感动。我继续当好志愿者,带动更多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光和热发挥出来,才能把我们的社区建设好。”志愿者赵宝哲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如何做好老年事业,这是全社会的责任,是党员的责任,也是志愿者的责任,他们要更好地发挥志愿者的作用,为做好为老服务贡献力量。
“党就在身边”
总书记走过的足迹、与居民亲切的交流、对社区工作寄予的希望,每个场景都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前,不断有人来拍照留影,重温回忆;“志愿者之家”活动室里,数十位居民相约收看新闻联播,总书记在社区考察的镜头一出现,便响起掌声和欢呼;小区的幸福广场、休闲亭廊里,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起总书记提起的“幸福梦”,总有共同的感触:“社区一天比一天好,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幸福!”
社区工作者更加振奋。“在交流的过程中,总书记特别关心我们社区工作者,询问我工作多久了,待遇怎么样,让我感觉特别温暖,工作特别有动力。”负责首问服务的社区工作人员姚婷燕说,自己以后要更加用心、用情、用力为社区居民服务好。
对基层党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总书记勉励我们,要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推动更多资源向社区倾斜,让老百姓体会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群众身边。这真是说到了我的心坎儿里。”王晖说,牡丹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正在不断完善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构建党建同心圆,打造便民服务圈,让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在社区工作多年,我的切身感受就是‘党派我来的’,要把党对老百姓的关心一件事一件事落实好,现有的服务要更上一层楼,让群众感受到党就在身边,把‘幸福梦’的愿景变成幸福实景!”王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