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拼速度加力度有温度
一顿饭吃一两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儿
从中午 12 点左右拿到盒饭,孙雪莲吃得不消停。作为平山区东明街道立信社区3栋楼近300户400余人的网格员,从核酸检测到为居民购买生活必需品,再到随时接听各类电话处理相关事宜,她的午饭时间经常被打断。“社区防疫有很多预想不到的事儿,在严格执行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我们会尽可能细致地为居民解决难题,一顿饭吃上一两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儿。”孙雪莲说。
为居民分拣物资、帮助联系老人买药、宣传防疫知识……近日,在临时静态管理期间,全市广大社区工作者也都像孙雪莲一样舍小家顾大家,在严格保证防疫力度的同时,克服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从拼速度到加力度,为本溪城市防控增添了温度。
9月2日,是明山区北地街道办事处武山社区书记梁义宏和社区工作人员奋战在岗的第七天。为了保障每天早 5 点开始核酸检测,梁义宏和社区工作者们主动放弃了回家的机会。梁义宏告诉记者,武山社区辖区东至地工路,北邻矿院街,共有63栋楼12501名居民,社区的12名工作者作为网格员每人每天负责上千人在静态管理期间的生活所需,工作量可想而知。今年35岁的社区工作者刘崇龙的孩子刚满6个月,奋战在一线的他把发烧的孩子留给了妻子和岳母,没有耽误一天工作。在武山社区的12名社区工作者中就有 8 名和刘崇龙一样家有幼儿,但这些都没有耽误他们的防疫工作。
已经是下午,在明山区塔西社区,一名中年人匆匆赶到社区,一进门就大声嚷嚷着:“我家老人住院,我需要尽快赶去照顾。”看着居民激动的情绪,虽然不是自己负责的网格,但社区工作人员立即上前接待并帮助办理,她一边帮助居民开具证明,一边安抚道:“别着急,慢慢说。”看着她疲倦的身影,记者从其他工作者的口中得知,这名社区工作者在为居民采集整理完核酸检测数据后,正在群里发布信息,从早上四五点钟一直工作到现在。
“这次的静态管理,社区工作人员和下沉志愿者们都是好样的”,作为常年服务于青平社区的百姓雷锋志愿服务团队的志愿者,王闯在青平社区见证了社区工作的不容易。青平社区属于老旧小区,社区居民多,社区工作者超负荷运转等现象不少,但大家都没有掉链子,而是坚守到底。以物资配送为例,为了居民安全,避免交叉感染,社区工作人员会把物资以单元楼为单位,挨家挨户分发,不落一户,挨个通知,按顺序来取。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居民,他们都会耐心解释,力求征得居民的理解。“社区工作处处留心皆学问,很多服务细节我们也会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交流、学习。”王闯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仅是社区工作人员,来自社区的下沉志愿者们和一线的“大白”都在加班加点地为我市的防疫工作服务,就像明山区明峪社区阳光花园业主群里,明峪社区党委的一篇“致歉居民感激文”里说的那样:“感谢社区居民,因为你们的理解,让社区核酸检测人数天天都数据准确,应检尽检;感谢你们的配合,即使是深夜上门,我们也能严格遵守防疫制度,为居民带来平安……目前是关键的时期,居民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坚持坚持再坚持。”
据悉,自8月27日起,我市实行静态管理以来,全市211个社区的 2200 余名社区工作者放弃休息,全部投身社区防疫工作当中,有序开展核酸检测、信息排查等相关工作。看着奋战在防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居民们也竖起大拇指表示:我们的“小巷总理”个个都是好样的!
本报记者 赵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