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确保院内的日常诊疗外,医院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还要确保完成大规模核酸检测任务。因此,所有医护人员都自发选择了吃住在医院,24 小时连轴转。”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市中医院医护人员全员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的使命与担当。

  准备行军床,储备生活物资,组建专家组随时会诊,上报数据……近段时间,市中医院质控办主任、防指办主任、医务科负责人战靖红,虽已年过五十,但做起事来仍然和年轻人一样,接到工作指令第一个向前冲。一天夜里,被通知有两名发热患者即将到院就诊。战靖红二话没说,连忙和同事一起赶往发热门诊,再次确认各项工作流程,力争做到万无一失。等到一切安排妥当,出核酸检测结果已是凌晨 4 点多。由于工作比较多,来不及休息,她和同事们又继续投入第二天的工作中。

  “妈妈,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8月31日晚6点多,护士梁卓奇结束了白天的工作,刚坐下来就接到了 3 岁半女儿的视频电话。原来,女儿高烧 39.6℃,家里没有备用药,想念妈妈的女儿便央求姥姥拨通妈妈的电话。梁卓奇强忍住泪水,一边在网上购买退热药,一边指导妈妈如何帮助女儿快速退热。令她没想到的是,女儿很懂事:“妈妈,你安心工作,我是个勇敢的孩子。”听到这时,梁卓奇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急忙挂断电话,躲在墙角哭了起来。

  “当疫情发生后,院里第一时间组建了由53名医生组成的应急梯队,除了全天候24小时值班,及时做好在院患者的医疗处置外,时刻准备应对各项突发应急事件。”医务科干事李磊说,在这个特殊时期,每名医生都很有担当,纷纷主动请缨到院待命:“只要一声令下,随时冲锋上阵。”

  检验科承担着平山区 3 万多人、3300 余管核酸样本的检测任务,12名医生自愿开启“吃住在医院,24 小时轮班制”模式;发热门诊承担着隔离酒店、隔离点发热患者的收治任务,为了更好地防范风险,做好闭环管理,两名医生克服了人员少、任务艰巨等诸多困难;血透室承担着尿毒症等肾内科患者的血液透析任务,由于患者每周要进行三次透析才能延续生命,全科室开启“点对点”服务模式;肿瘤科主任武文飞、内科主任温涛已经连续工作多日,在接到支援“黄码医院”的任务后,没有犹豫,立即前往……

  像这样的医生在市中医院还有许多,他们坚守初心、甘愿奉献,身体力行地护航山城百姓的健康与安全。

  本报记者 章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