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信访工作35年 用心用情化解矛盾纠纷
  ——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获得者郎旭山

  今年是市委市政府信访局驻外科二级主任科员郎旭山从事信访工作的第35年。35年来,他共接待处理上访案件1万余件次,研究解决信访问题2000余件,每次都能依法按政策有针对性地给予妥善处理,确保矛盾不积累。因在信访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近日,郎旭山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是郎旭山做好信访工作秉持的原则。辽宁科技学院退休人员刘某某多年来为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越级表达诉求,虽然诉求问题缺乏政策支持,但考虑到他的现实困难,郎旭山还是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多次到辽宁科技学院协商,帮助刘某某解决了医药费报销、生活补助等部分合理问题。同时在劝返工作中,郎旭山还经常自费为他购买食物、车票,终于,老人被郎旭山的真情实感打动了,放弃了不合理的诉求。

  因为沉着干练、工作有招法,郎旭山成为我市驻省信访工作的最佳人选,他在驻省信访工作一线一干就是11年。11年间,他没有公休和假日,每天天不亮就坐上长途客车,赶赴沈阳。晚上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信访群众不撤离,他就不离开,直到深夜。驻省工作没有安排工作场所,人行道、树荫下,都是他的“接访地”,遇有信访群众患传染性疾病,他也从不畏缩,面对面接谈、劝返,直至信访人满意而归。一次,我市部分出租车业主因经营问题到省表达诉求,在省滞留3天2夜。为此,郎旭山两天两夜没合眼,一面宣传解释相关政策和要求,一面疏导车主情绪做劝返工作,最终妥善化解了问题。我市某村20多名村民因村资产分配问题到省表达诉求,郎旭山前去疏导劝返,当即被村民团团围住并谩骂撕扯。他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耐心解释劝说,经沟通协商最终使村民们放弃了过高要求,使一起即将激化的集访问题得到平息。郎旭山在驻省信访工作中,处理化解类似信访问题200多件,每次都能及时妥善处置,没有发生一起过激事件。

  信访工作任务重、难度大,但郎旭山说“只要你选择了这个工作,就要矢志不渝、无怨无悔。”他不但这样说,还力求在信访的每一个岗位上都干得出彩。为进一步加强信访服务保障工作,郎旭山主动报名驻外工作。当时正值孩子读高三的关键阶段,他却全身心扑在驻外工作岗位上,一驻就是几个月不回家。家人对此都有意见,但郎旭山却说:“两者权衡一下,还是驻外的事大,谁叫咱是共产党员呢!”在驻外的7年时间里,他与其他工作人员一道,不分昼夜奋战在第一线,沉着应对各类突发问题,一心为群众排忧解难,没有出现任何纰漏,先后被授予市劳动模范、市优秀共产党员、市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2019年被辽宁省委记一等功。

  本报记者 穆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