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地区经济的转型发展以及实体经济规模的增加,离不开上市企业的积极参与。

近年来,辽宁企业上市数量呈上升势头。2020年至2022年的3年间,我省在资本市场上新增14家境内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企业,分别为2家、6家、6家(截至今年10月数据)。其中,在“硬科技”底色凸显的科创板,我省上市公司总数已达8家,名列全国第12位。截至目前,全省上市后备企业库中的企业数量是2021年末的2.1倍。

沈大内窥镜有限公司员工正在生产产品。


引子

10月10日,A股开盘前,沈阳富创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了科创板新股上市仪式。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目光,随锣声再次聚焦近年来表现颇为活跃的“辽宁板块”。

这些目光中,有认可,也有探究。

认可,显而易见。近年来,“辽宁板块”在资本市场扩容较快,特别是今年,我省上市企业数量和质量均处于历史最好水平。“此次上市,富创精密募集资金总额36.58亿元,其中,超募约20亿元。”当日收盘后,辽宁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黄颂文说道,这充分反映出市场对辽宁企业的肯定。

探究,也可理解。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截至今年9月末已有近5000家上市公司,这其中辽宁上市企业总数仅有85家,数量占比并无优势。然而,近年来,辽企上市热情激增,3年来上市企业数量呈递增态势。

原因何在?

富创精密上市仪式上,辽宁省及沈阳市领导祝贺致辞中的一句话,似乎给出了答案:近年来,辽宁强力推动经济实体和资本市场精准对接,不断壮大高质量上市后备企业集群,目前看,长期积蓄的势能正在加速释放。

辽宁鼎际得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优生态

合力融化上市“坚冰”

势能转化为动能,需要通过做功来实现。做功完成的必要因素之一,就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以此作喻的话,省委、省政府精准施策,加强服务和支持,倾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就是辽宁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最大推动力。”省政府原参事乔军认为。

沈阳宏远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绪清,也这么看。

一直以来,沈阳宏远都是国内外特高压绕组线市场上的“老大”。去年,企业开始布局新能源行业并获得市场订单。在经济发展新赛道走出上升曲线,是许多企业求之不得的好事,但这却给杨绪清带来了困扰。

国际市场上,能与宏远一争高下的对手,只有奥地利和韩国的2家企业,它们均是上市公司,资金力量雄厚。宏远想在国际市场再进一步,仅靠拼自己的家底,恐力薄难多。周密思虑后,今年6月29日,宏远向深交所提交了创业板上市申请。

然而,上市进程并非一路坦途。9月14日14时30分,黄颂文召集局相关处室人员,与杨绪清以及沈阳宏远几位高管开了个小会,会议主题只有一个:解决沈阳宏远上市期间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暮色渐合,会议结束,众人握手话别时,杨绪清来时的一脸凝重已消失不见。

此前,沈阳宏远每遇到“让企业往上走一个台阶”的关口时,杨绪清脑海中都会闪过带企业上市、获得直接融资渠道的念头。这一念头最终变为行动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近年来省里出台的好政策;二是有关部门为他们提供的大量像今天这样实用、周到的服务。

在辽宁已上市和拟上市企业中,杨绪清的观点,和者众。

近年来,为促进企业上市,辽宁出台了诸多政策,许多政策一经推出,就成为极抓眼球的话题新闻。如2019年9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上市发展的意见》,提出16条有针对性的支持企业上市的具体举措;今年2月,再推《辽宁省企业上市倍增计划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年底,全省境内上市公司确保达120家,争取实现倍增达150家的目标。

两个重磅政策中的关键条款,无一不在强调各部门对企业的支持和服务。诸如为上市后备企业依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关注科创型企业融资难题,为每家辅导备案企业建立一个专班,为上市后备企业库企业设立服务秘书,减轻企业上市前的费用成本压力,分阶段给予资金补助……其中,涉及相关补贴、奖励支持力度之大,居全国前列,一度还成为全网热搜。

不过,有些在外行看来很简单的条款,落实起来,十分考验相关部门“做好店小二”的能力、毅力。

“如为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就是块‘硬骨头’。”营口金融发展局副局长李成,在谈到营口天元航材有限公司申报IPO的一段插曲时,感慨颇多。

天元航材成立于1971年,是一家由事业单位经多次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要想申报IPO,必须取得历史改制各阶段情况的书面确认才行。由于企业历史沿革较长、主管单位几度变更,相关确认工作难度极大。

在李成的带队下,营口市金融局资本市场科工作人员协调各主管部门,对实际情况梳理确认,到市档案馆做资料查证,奔走协调沟通,经过大量的工作,企业终于拿到了合法合规的确认函。“难度之大外人难以想象。”谈起企业如今胜利在望的上市前景,天元航材董事会秘书朱蕾很庆幸,“没有金融局的坚持和支持,我们迈向资本市场的脚步,恐怕就会迟缓很多。”

达利凯普、何氏眼科、北方实验室、东方钛业、东和新材……简单梳理近年来接受各地职能部门关键性帮助的上市或拟上市企业,省金融监管局资本处副处长吴伟对“杨绪清和朱蕾”们的感动,并不惊讶。他说:“在全省层面看,创造条件,落实政策,做好各项服务,是大家的工作常态。”

这样的常态化工作,已取得积极地效果。“辽宁近些年出台的上市支持政策比较全面地覆盖了储备、培育、备案、申报、发行全链条上市流程,对扶持奖励等综合优惠政策也都有明确指引,在增强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性、提高融资服务效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信证券全资子公司国信弘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涛的这番评价,是业界共识。

在沈阳宏远电磁线生产车间内,工人严格把关漆包线生产环节。


受追捧

内生潜力成最强优势

2019年12月6日,上交所科创板发生了一个标志性事件,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市。由此,中国半导体光刻设备上市“第一股”诞生。

事后,也有人好奇:市场上最受热捧的概念股头筹,被辽宁企业夺得,这是“突发事件”吗?

“并非偶然。”国信证券是芯源微的保荐机构,对此问题,国信弘盛负责人黄涛如是作答,“辽宁是装备制造业基地,在装备制造、精细化工、软件技术等传统优势产业中,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不少。”结合国信弘盛与抚顺市高新园区的合作,黄涛表示,辽宁企业不但有制造工艺突出、“专精特新”优势明显等共性优点,还拥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专业领军人才。如抚顺拥有精细化工基础深厚,在新能源、医药等领域拥有众多核心工艺技术的企业,整个地区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窥斑见豹,“放眼未来,辽宁上市或拟上市企业数量一定会处于一个上升通道中。”黄涛说。

上市及拟上市企业是一个地区优秀企业的代表,它们的数量增多,说明该地区充当经济高质量发展“急先锋”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总经理王旭对此很有体会。近两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系统、北京证券交易所辽宁服务基地在辽宁股权交易中心先后落地。利用承接交易所基地的优势,辽股交在对相关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系列专业服务的同时,对我省市场主体的发展变化,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仅从在辽股交挂牌展示的情况看,企业数量在增长,质量也稳步提升。”王旭认为,经过多年发展,尤其是注册制改革及北交所对中小企业开放后,许多企业也意识到,资本市场并非高不可攀。我省优势产业、创新型企业的长处,逐渐显露,“以今年为例,新增挂牌企业中有27家是专精特新企业,其中10家最近一年营业收入过亿元。”

好企业,是资本市场最为渴求的资源。辽宁企业的这种“内因”变化,博得了资本市场中活跃力量的关注,近年来,他们纷纷派出优秀团队,来辽展业、开拓市场、发掘企业、放大价值。

“相当看好!”说起辽宁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可能的作为,国泰君安辽宁分公司总经理王春明用词干脆。国泰君安是国资控股的头部券商,近年来,公司投入10个投行团队、近百名保荐代表人及项目人员的力量,以空前的力度,采取“投资+投行”模式服务辽宁实体经济。

投入如此大,回报几何?“在运作辽宁企业上市的这两年,我们也在股权投资方面积累了大量储备项目。”王春明介绍,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精细化工、新材料等,辽宁特色产业优势明显,打造产业集群前景广阔,投资回报率极高,“这些好企业,值得我们为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

资本跟着市场走,“值得”二字,被广泛赞同。看好东北振兴、看好辽宁发展、看好辽企增值,目前,沪、深、京证券交易所相继在我省建立了服务基地,在对辽企进行上市辅导、做足项目储备等方面,以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等国内头部券商,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德恒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为代表的市场力量,表现更为活跃。

决定事物发展基本趋势的决定因素是内因。在辽宁,促动企业上市的内因蓄势已久。目前,辽股交中心累计挂牌展示企业已达2405家,省上市后备企业库中的企业数量是2021年末的2.1倍。

观趋势

股股“青”流展现新力量

企业上市,就意味着要实行股份制改造,上市后公司必须经营透明、公开,接受严格监管。此前,我省一些企业的创始人,既担心股权多元化后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更担心企业和个人的既得利益受影响,以致排斥资本市场。

“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了这些市场主体的进一步发展。”乔军认为。

目前我省拟上市企业,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由创始人(家族、同学、朋友)经过多年打拼,在细分行业内取得头部地位的企业。这些企业创始人懂产业发展,但缺乏资本市场理念。但可喜的是,近年来,许多企业采取市场化经营方式,开始吸纳、接受各类年轻人才走上领导舞台。

“这股‘青’流,成长于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熟悉资本市场,乐于学习、应用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他们推动企业摆脱创始人‘家天下’的意识羁绊,引导企业面对更为广阔的天地。在他们看来,资本市场不仅是融资渠道,也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扩大市场影响力的有力工具。这对我省传统且优秀的经济实体走向长远发展,意义重大。”乔军说。

沈大内窥镜有限公司“小姜总”放弃国外绿卡,留沈参与企业经营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个实例。

今年的“十一”小长假,沈大内窥镜董事长姜守望因儿子姜道明留在沈阳过节,“感觉过得比往年都踏实。”

这份踏实,并非仅仅出于父子相伴的感情因素。2年前,31岁的姜道明从加拿大回国后一直待在国内。按照相关规定,9月底前他若再无在加拿大居住的经历,此前已经到手的绿卡就会被取消。因此,这个假期的留下,就意味着姜道明已决定将自己的未来和父辈创下的事业绑在一起。

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沈大内窥镜,是我省拟上市企业中的一员。作为我国最早的医用硬管内窥镜研发和生产企业,多年来,企业虽处于国内微创细分行业市占率第一的领先地位,但姜守望喜欢带着企业“隐身”发展,更没把利用直接融资助力的事,摆在日程里。

两年前,经他的说服,姜道明从加拿大回国参与企业经营活动,上手运作上市事宜。回国后,“小姜总”积极谋求与资本市场对接,同时在企业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财务管理,招揽外来人才加入管理团队,注重创新拓展市场。诸多作为,让企业里曾与“老姜总”一起打拼天下的“老字辈”们,把他视为助力企业走向光明未来的一张制胜“王牌”。

认可、接受新力量进入管理层,正是姜守望和与之类似的辽宁老企业家群体的踏实之源。“新力量主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吸纳外来优秀人才进入管理层,改变原有的较为粗放的财务、人才、市场等诸多管理模式,直接推动了这些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进化。”国泰君安辽宁分公司投行部总监高俊认为,“这使企业更易获得资本市场的助力。”

8月18日,位于营口市老边区的辽宁鼎际得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沪市主板成功发行上市,为此论点再添论据。鼎际得石化是今年我省第一家在主板上市的企业。资料显示,董事长张再明今年40岁,总经理辛伟荣49岁。“利用上市的机会,理顺财务制度,改变企业经营理念,做好现代企业建设,带辽宁的优势产业闯进国际市场。”说起13年前“早已实现财富自由”的两人开始商议企业上市时的情景,辛伟荣眼里激情再现。

“企业传承是一个体系、团队的接手,一次制度的迭代。”乔军认为,在现代企业制度运作框架下,我省市场主体管理层中的新力量,凭借前辈们不能比拟的胆略胆识,带领团队在更新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中向前,这正是企业真正的未来和希望。

未来不远,希望在望。如今,我省金融环境优化,企业内生动力充沛,“到2025年底,全省境内上市公司确保能达120家,争取实现倍增,达150家”,今年5月,在我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黄颂文的这段介绍,描绘了辽宁正持续释放潜力,不断壮大上市公司群体,汇聚振兴“金”力量,为全省振兴发展赋能助力的光明前景。

从“小”抓起

与南方一些发达地区相比,我省上市企业的数量、质量都有提升的空间。如何拉近距离,让辽宁企业能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谋发展。采访中,许多业内专业人士都给出这样的建议:推动企业上市,要从小抓起,尽早介入。

小,指的是企业的初创期。我省许多企业刚成立时,都未曾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这使之在其后的上市进程中,不但需要“补课”,还因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符合相关要求的资料而“补作业”,以致浪费最佳发展时机。从小抓起,可让企业从出生起就根植规范运作的理念,令其少走弯路。

早,指的是专业机构介入的时机。在上市氛围较浓的地区,许多企业在刚成立时,就请专业机构为其在股权架构设计、股权融资、发展战略规划等方面进行初步辅导。如此,等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管理架构和治理体系就已基本搭建完成,能极大地提高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效率。

抓小抓早,考验相关部门发现好苗子的能力。近年来,我省新生市场主体大量涌现,仅今年一季度,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就达16.57万户。要想从这样大的基数中,发现并立即呵护初创企业的闪光点,确非易事。令人高兴的是,据了解,目前,我省有关部门已把对企业的上市辅导等服务工作,前移至县(区)一级。我们相信,靠前的服务,必会有靠谱的收获。

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曾是小家伙。我们期待,在各方呵护下,辽宁的小家伙们会健康成长,并尽快走上资本市场,成为我省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