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记者走进南芬区思山岭街道解放村杨莉家的草莓大棚,看见一垄一垄的草莓盛开着白色的小花,零星有几颗成熟的果实点缀其间,特别亮眼。“这里劳动量不大,平时我一个人就能忙活过来。”杨莉告诉记者,除了草莓,她家还种植5亩大田。爱人梁义文是木匠,农闲的时候就去打打零工。各种收入加在一起,每年差不多10万元左右。

  近年来,解放村大力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促进村民增收。村民们坚持绿色种植的方式,施农家肥,不用化肥;用蜜蜂授粉,采用生物技术杀虫,不喷洒任何农药;间种少量大蒜,杀灭土壤里的有害细菌;不使用膨大剂和催熟剂,通过提高温度和合理灌溉来加快草莓生长速度。解放村的无公害草莓口感好、味道香甜,在家门口就能卖上好价钱,每公斤能卖到60元到80元。不少游客走进大棚采摘,也有商贩上门收购。据介绍,村里一个草莓大棚每年纯收入可达到2.5万元。村民王忠宝家有两个暖棚,一个种植草莓,一个种植西红柿,两个大棚年收入至少5万元。

  解放村把发展生态农业与绿化荒山结合起来,不但优化了生态环境,还为大峡谷景区增添了亮点。解放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投资21万元,在大峡谷景区的荒山上种植165亩沙棘。合作社的社员采用蘸黄泥浆的办法来栽种沙棘,成活率达到了85%。沙棘春秋两季形成漂亮的景观,春天看花,秋天看果。2019年以来,种植沙棘每年给社员带来纯收入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随着树体的不断长大,沙棘产量逐年增加,经济收入也随之增多。

  记者手记:

  解放村把生态农业和绿化荒山结合起来,实现增加经济收入和美化环境两全其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目前,解放村努力实现生态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用旅游业拉动农业,带动农产品销售;用农业丰富旅游业内涵,吸引更多游客走进大峡谷。我们相信,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解放村的生态富民路必将越走越宽。

  本报记者 王冰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