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创新高 混改喜落地 企业展活力 职工获实惠
本钢生产经营生态在重组元年即发生显著变化
本报讯【记者 尤勇】在12月15日鞍钢集团举办的线上媒体专题采访调研活动中记者获悉,鞍钢与本钢重组一年多以来,已全面完成590项整合融合任务,鞍钢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新突破,本钢生产经营生态发生显著变化。
2021年4月15日,鞍本重组整合工作正式启动;同年10月15日,新本钢正式揭牌,标志重组工作顺利完成。一年多以来,此次重组已实现从规模体量到质量效益的全面提升,构建了中国钢铁产业新格局,并努力打造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标志性案例。
重组完成当年,本钢实现营业收入907.89亿元,同比增长47.29%;利润创10年来最高水平,实现销售利润率6.84%,比行业高1.7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提升34.8%;资产负债率比重组前下降11.12个百分点。而今年前9个月,本钢主业劳动生产率同比提升19.64%;资产负债率比年初再下降3.54%。基于对本钢改革发展成效的充分认同和良好预期,金融财务费用比上年同期下降45.61%,本钢在行业、社会和客户中的形象显著提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赢得了先机和主动。
2021年12月13日,本钢成为国内2000万吨级产能规模的国有钢企中,唯一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取得成功的特大型企业,北京建龙集团所属控股子公司抚顺新钢铁成为本钢混改的最终投资者。合作双方在产线、采购、销售和钢铁生态圈协同优势逐步显现,特别是在矿产资源业务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业务合作,国有资本的带动力和影响力持续放大。
同时,经过重组和混改后的新本钢开展了一系列重塑治理结构的改革行动,将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作为推进本钢“瘦身健体”的重要途径。通过大部制、总厂制、扁平化系列改革,本钢各级机构进一步精简优化,企业运行效率大幅提升。全新打造板材、北营、矿业三个独立运作的主业板块,整合59户多元子企业形成10个专业板块,压减48户法人企业、比例超过1/3,消灭5-6级法人,管理层级压缩至3级。总部编制压减41.2%,作业区级机构总量精简36.4%,生产运营的活力动力全面迸发。
本钢还进一步创新管控激励,旨在释放出微观主体的强劲活力,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职工拥有新平台、新赛道。2022年以来本钢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比例达83%、退出比例达29%;135名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占比27.7%。刚性执行上半年预评机制,动真碰硬“摘帽子”,及时调整了预判不合格干部30多名。岗位管理“合同化”,打破了“铁饭碗”,员工市场化退出率达到1.44%,落聘人员实现转岗安置。薪酬激励“价值化”,打破了“铁工资”,建立起指标细化、分配量化、收入透明的闭环管理体系,职工浮动工资差异化系数达到1.35。同时,本钢认真践行“企业增效、员工增收”的改革承诺,累计为职工发放超利共享奖金4.7亿元,一系列为职工办实事项目列入惠民清单,持续增强的员工获得感、幸福感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