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群众需要,我们就24小时生产!”
  ——夜访高新区抗疫物资保供企业


  自12月7日“新十条”优化措施发布以来,本溪高新区内众多疫情防控医疗物资保供企业便开始昼夜不停地连续生产,以应对突如其来的海量订单,厂房车间的灯光彻夜长明。

  15日晚7点,记者循着灯光来到辽宁新高制药有限公司大门口,几辆大型货柜车正从厂区内鱼贯而出。据公司生产部长刘辉介绍,感冒类药品库存早已清零,产成品出厂就被拉走,抗病毒口服液的订单排到了明年5月份,公司正在筹建两条新的口服液生产线,让产能在40天内翻一番。

  在机声不绝、运行顺畅的生产线旁,记者见到了生产能手周莹。她告诉记者,这条产线以前日产量最多300件,现在500件,已经是超负荷状态,而她的工作是维护产线顺行,避免出现卡顿。她每天工作14个小时,产线24小时开工,歇人不歇马,按每件60盒计,两条产线每天能生产6万盒抗病毒口服液。“这是土生土长在本溪的老品种,抗病毒效果非常好,能生产家乡的药品帮助全国人民战胜新冠,我很荣幸!”

  据悉,辽宁新高制药的桑菊感冒颗粒等六七个感冒药品种生产线,以及华润本溪三药有限公司感冒颗粒生产线、辽宁新宗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次氯酸钠消毒液、消毒片生产线,辽宁三生科技公司的医用口罩、免洗手液、抑菌喷剂生产线,现均处于满产状态,全力保障市场供应。但是,辽宁亿帆药业有限公司的布洛芬干混悬剂生产线却面临着原料受限的困扰。

  由于市场需求激增,布洛芬原料药供不应求,不但价格翻一倍,而且需要排队等待,目前亿帆药业每天生产到半夜,日产1万瓶布洛芬干混悬剂。“虽然原料涨价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但只要群众需要,我们不计成本,一定克服困难找到原料,24小时生产保障供应。”公司总经理王忠胜表示。

  在医药物流企业国药控股本溪有限公司6000多平方米的分拣大厅里,疫情防控药品物资分门别类,堆放成丘。抗疾物资公司副总经理谭立新告诉记者,现在目之所及的都是“四抗二平衡”品种,比平时增长了40倍,明早凌晨三点装车,当天就会送到以本溪为中心200公里距离内的400多家医疗机构和药店。分拣员和送货司机从11月初就吃住在公司,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日出货3500件,非常辛苦。

  高新区其他医药物流公司的业务量也在迅速飙升。据悉,辽宁联诚医药有限公司、九州通本溪医药有限公司和华润辽宁本溪医药有限公司的日出货量均超4000件,重药控股(辽宁)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和辽宁宏远医药有限公司日出货量均超2000件,全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

  本报记者 尤勇 摄影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