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市民政事务服务中心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老卢结束了流浪乞讨生活,住进温暖舒适的房间里过冬。

  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卢是他们在街面巡查工作中发现的,面对这样一位连名字都说不清、意识行为能力欠缺的流浪人员,工作人员费尽了心思。因为无任何身份证明,老卢返家之路变得异常艰难。考虑到冬季天气寒冷的实际,“先劝导进站,给他找个暖和地方,再帮他找家。”于是,在关怀询问和真诚劝导下,执拗的老卢慢慢接受了工作人员的邀请,跟随工作人员来到救助站。

  在为老卢寻找亲人的同时,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协同公安部门,着手帮助老卢办理落户手续,最终在社区警务支队和明山公安分局的帮助下,老卢终于有了身份,把“家”临时安在了救助站。

  据了解,我市“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已经开展了9个年头,从开始的街面巡查劝导救助,到为流浪乞讨人员想办法、谋出路,一路走来,救助管理站对求助的遇困人员做到“应救尽救”,坚决落实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要求,认真履行民政部门民生兜底的保障职能。

  记者手记

  市民政事务服务中心救助管理站将流浪乞讨人员当成亲人,从照料服务到救助寻亲,再到安置落户等一系列措施的施行,帮助每一名流浪人员找到家的温暖。

  年终岁尾,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开展送温暖活动。暖心举措,关键在一个“暖”字。送温暖不要务锦上添花的虚功,而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要让炭火烧得更久、更旺、更暖,将温暖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让群众身暖心更暖。

  本报记者 赵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