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冬闲时节,记者到桓仁满族自治县八里甸子镇川头村采访,却看到一番忙碌的景象。在当地香菇种植大户王霞家的香菇种植基地,她和丈夫正在制作菌棒,装袋、灭菌、冷却,片刻也不识闲儿,连午饭都顾不上吃。
“2022年冬天准备种40万棒香菇,现在已经装了20多万袋,剩下的再有一个星期就能完工,希望能有更好的收成。”王霞满怀期待地说。香菇基地的发菌室里温暖如春,记者看到摆放整齐的菌棒正在默默地生长着,只待3月左右悄然绽放。采访中,王霞夫妇带着记者逐一查看香菇基地的情况,介绍香菇生长的每一个环节,王霞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尤其是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让俺们心里更有谱了。”
经过长达27年的不懈努力,王霞夫妇俩凭借吃苦耐劳和细致用心,已经熟练掌握了香菇种植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周边村镇7个香菇种植户的菌种都是在他家制作的,因他家的香菇品质优、产量高,深受收购商欢迎,夫妇俩也成为行业内远近闻名的新型职业农民,香菇基地被评为桓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训基地。“新宾、通化这些地方的香菇种植户都上俺们这儿学习,县里的香菇种植户也到俺们这儿做菌棒。”王霞自豪地说。
除了种植方面的知识,王霞夫妇对香菇的整个销售环节也是了然于心。现在,香菇基地已经发展到15亩,成为全县重要的香菇集散地之一,产出的香菇拥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远销至四川、河南等地区,川头村以及周边村镇的村民都成了响当当的香菇大户。
香菇基地也为乡邻妇女在冬闲时节提供了务工机会,人均每天能赚80元至120元。“俺们的家都在这儿附近,干活儿也不累,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就把钱挣了。”村民李金霞笑着说。在王霞夫妇的示范指导下,她和同伴们逐渐学会如何控温、洒水等种植技术,越来越多的姐妹们通过农闲时节种菇走上致富路,拓宽了增收新渠道。
本报记者 肖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