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群众法治需求 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法治本溪建设取得新成效
本报讯 【记者 车晓丹】 建立完善线上便民服务平台,着力解决一批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依法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2022年,我市聚焦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心关切的法治热点难点问题,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制定了“法治为民办实事”具体工作任务,开展了食药品专项整治、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联合执法、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切实回应群众法治需求,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
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法治建设责任担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从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降低败诉率、抓严抓实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等方面着力,围绕法治建设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作出具体安排部署,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2022年,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同比增长了17.45%,全省排名上升6个位次;行政机关一审行政诉讼立案数量同比下降20.8%;全市乡镇(街道)以上党政主要负责人全部开展了专题述法,法治建设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
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切实提高地方立法质效。结合我市战略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编制了本溪市未来五年立法规划。突出“小切口立法”,以问题引导立法,制定了《本溪市野生鱼类保护条例》,修改了《本溪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严把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质量关。自去年年初以来,共审查办结市本级文件114件,向省政府、市人大及时规范备案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20件。经清理,废止政府规章2部、修改6部,保留现行有效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136件,废止2件,宣布失效4件。
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制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及《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细则(2022年度)》,围绕全市各级行政机关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复议、履行法院生效判决及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等9个方面情况进行问题查摆和两次实地法治督察,印发《全市法治建设情况通报》5期,责令相关单位及时整改问题15项40余件,倒逼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深入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公示各类行政执法决定2000余条,审查各类重大行政处罚备案299件,评查各类行政执法案卷141卷。进一步推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办结行政复议案件219件,纠错案件数量同比下降10.53%。两级政府法律顾问共出具法律意见书88份,有效服务依法决策。集中开展法律服务市场秩序整顿,及时整改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方面相关问题33件,法律咨询(服务)机构问题56件。
笃行司法为民理念,坚持公正司法职责使命。法院系统开展“为民办好小案、小事”专项活动,全面推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网上调解、网上开庭,两级法院速裁快审案件平均审理时长仅15.8天,大幅度减轻了人民群众诉累。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相关民商事案件20528件,结案20086件,民商事结案率同比上升2.14个百分点。市检察机关在全省政法系统率先创建“枫帆民企法治服务中心”,与18家单位建立深度合作机制,选派53名专业人才组建法律智库,为企业提供点单式、定制式法律服务。
深入开展普法宣传,营造尊法守法良好氛围。我市始终秉承并发扬普法“发源地”优良传统,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各部门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推进本溪“八五”普法全面实施。全市上下深入贯彻执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不断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通过“报、网、端、微、屏”融媒体普法矩阵开展全方位普法宣传,组织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教育活动300余场,积极推动法治精神向社会文化生活的全面渗透融合,提高群众法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