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快来看看我妈这是怎么了!”“护士,9 床滴流打完了,还有别的药吗?”随着新冠病毒感染者数量的不断增加,近一个月来,市中心医院持续超负荷运转。昨天一早,记者在医院急诊抢救室看到,每张病床上都有患者,床间空隙、走廊过道也加了不少床位,医护人员穿梭其间忙得不可开交,陪护家属呼叫医生、护士的声音此起彼伏。

  2022 年 12 月中旬至今,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每天接诊患者 500人左右,高龄老人居多,70%为肺炎患者。在此期间,科室医护人员也相继染“阳”,但他们轻伤不下火线,高温一退便立刻回院工作。嗓子说不出话,就用肢体语言或写字与患者沟通。一个班次下来,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更不用说坐下歇歇了。上午8 点刚过,急诊室外已排起了长队,刚刚交班的医护人员又迎来了新患者。

  这段时间,发热门诊每天接诊 100 人以上,同样面临着巨大挑战。患者也多为高龄老人,最大年龄 101 岁。这类患者基础疾病多,常常高烧不退,病情极易发生突变。每天,医护人员身着“大白”,进行着超高强度的工作,尽管一再小心防护,科室医护人员还是先后“中招”,但他们仍强忍不适、坚守岗位,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的陀螺一样高速运转。

  在重症医学科记者看到,ICU 病房也出现加床的情况。患者危重,生命系于一线,医生给高危患者做气管插管、纤支镜吸痰、心肺复苏,护士也频繁地为患者吸痰。每一次操作都冒着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但为了挽救生命,他们早已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一位护士告诉记者:“很快我们也都‘阳了’,打了退烧针,休息一两天,感觉状态稍有恢复就立即返岗,患者需要我们。”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接诊的患者中,危重患者超过 30%,医护人员为此类患者应用了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疗法。对于呼吸功能稳定的患者,科室结合最新的诊疗指南及规范治疗措施,增加了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从药物和设备方面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救治。

  在儿科门诊,记者了解到,这里日接诊量超过 200 人次。患儿多高烧 39℃以上,门诊曾一夜收治高热惊厥患儿 11 名。科室医护人员待患如亲,贴心守护,全力救治。

  医学影像科每日肺 CT 检查量在600次左右,是平时的两倍,全体人员加班加点,甚至连退休人员也上岗参战,4 台 CT 机连轴转,机器不停人不停。

  120 是百姓的生命线,市中心医院 120 急救指挥中心每天接听来电上千次,急救人员全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分秒必争,为救治赢得时间。

  连日来,医院的体液、痰细菌培养量、血常规、心肌酶谱、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肾功、离子、血气分析等项目的化验量均比平时增加数倍,仅血液标本每天就有 4000 多管。在检验科,人们熟悉的核酸检验师们脱下了厚重的防护装备,投入新的战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市中心医院在患者大幅增加、医务人员减员严重的情况下,多次召开线上、线下会议部署医疗工作,举全院之力统筹做好患者救治工作,全力满足百姓就医需求。医院打破学科和执业壁垒,所有科系全部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由医务部统筹安排呼吸系统和重症专业专家包片负责患者的会诊工作。同时,还选派内、外科优秀医生近 20 人支援急诊抢救室、留观室和发热门诊。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医护人员的家中也有感染的老人和孩子、妻子和丈夫。可即便如此,这些白衣勇士仍义无反顾坚守一线,用生命护佑生命,最大限度地保障着山城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眼下,患者和家属最怕医护人员也倒下会没人管他们,面对这样的担忧,医护人员异口同声:“别担心,我们一直都在!”

  本报记者 刘枫林 摄影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