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五大攻坚行动推动人才“引育留用”内外兼修
聚力锻造“人才引擎” 赋能山城经济发展
本报讯 【记者 张思思】 人才是发展第一推动力,过去一年,我市以开展“人才兴市推进年”活动为引领,着力将人才工作嵌入全市发展大局,统筹实施“五大攻坚行动”,聚力锻造强大“人才引擎”,为本溪振兴发展实现新突破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加强统筹谋划,打造人才聚集“强磁场”。我市不断提升人才工作水平,着力下好“引、育、留、用”先手棋,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2022年,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体谋划、统筹推进,深入重点行业领域与百余名企业高管、科研人员、专家劳模和师生代表面对面交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以《实施“山城英才计划”广泛集聚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核心的“1+41”人才政策体系,推出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给予高校毕业生乡村创业补贴以及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公司签订定向实用人才合作培养协议等一系列新举措,形成了各类人才加快汇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聚焦产才融合,赋能一体发展“新动力”。长久以来,我市不断加快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集聚更多人才助力,去年,更是实施推行了“五大攻坚行动”,即科技创新实力跃升攻坚行动、人才外引内育增量攻坚行动、人才赋能产业发展攻坚行动、放权松绑破壁改革攻坚行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攻坚行动,用以提升人才工作质效。通过“五大攻坚行动”实施,全市新建院士联系点1家、专家工作站2家、省级学会服务站17家,列入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4个,“带土移植”引进项目8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87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1.9亿元。深入推进“智汇本溪·聚力振兴”活动, 促成域内外专家人才与我市企业开展项目对接合作102项,并选派科技特派员60人,助力农业、工业企业解决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等重点难点问题。同时,以“本是你家、溪你为才”为主题开展十项服务进校园活动,联系省内外40余所高校举办54场高校毕业生专场网络招聘会,发布就业岗位3000余个;开展“抖音直播带岗”活动38场,发布就业岗位1万余个。坚持多措并举、广开渠道,吸引高校毕业生留溪来溪2326人,引进高层次人才59人;培育专业技术人才2009人、高技能人才2564人、社会工作人才123人;培训高素质农民、农机化人才、农技推广人才1316人次;培训企业管理人才800人次。建立5000余人的本溪籍域外优秀人才信息库,积极联系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回流,逐步实现人才流出与人才回归良性循环。
提升服务温度,构建人才“优生态”。我市坚持人才为本,充分发挥宜人、宜居、宜业绿色生态环境优势和优质教育资源,真心实意帮助人才解决来溪创新创业的住房、交通、就医、就学等实际问题,加大“筑巢引凤”力度。市本级首批筹集98套、4200余万元国有房产,投资1600余万元进行装修改造,打造高品质科学家花园和人才公寓,预计今年5月底前交付使用。强化人才交通保障,为本钢开通10条“定制公交”线路,并将根据企业需求陆续开通多种方式的便捷服务。强化人才家属就业就学保障,积极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问题。强化人才医疗保障,组织200余名市级以上优秀专家人才进行健康体检。强化综合服务保障,改版升级“本溪人才”微信公众号,开发建设本溪人才“一网通办”服务平台,研究订制“山城英才卡”,逐步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人才少跑腿。
从持续完善人才发展保障措施,到提升人才服务质量;从推进校地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到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过去一年,我市紧紧围绕“人才兴市”发展战略,精准引才、系统育才、科学用才、用心留才,一批批优秀人才在山城大地各展所能,不断为本溪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