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尤勇】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本钢集团首次试水“零冬储”经济运行新模式即取得巨大收益。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铁料同比降库存447.74万吨,节省资金占用36.53亿元,为今后的冬季生产提供了宝贵经验。
堆积成山的大宗原燃料冬储物资,一直是钢铁企业冬日里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以往本钢集团于每年七八月份便开始下达60-80万吨进口矿冬储采购计划,并于11月中旬前存储封垛于港口或厂区用于冬季生产,形成了大量资金占用,降低了企业资金周转效率。
近年来市场竞争的加剧,原燃料价格波动剧烈。为抵御市场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冬储资金占用,2022年,本钢集团要求各板块全方位树立“零库存”理念,精准计算生产需求,取消当年的进口矿冬储,适当增加短周期地矿采购量用于平衡生产,在确保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合理降低原料库存。
为了确保原燃料低储状态下生产“粮草”充足,本钢集团领导层多次走访港口与地矿供应商, 针对矿粉价格、结算方式、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重点工作反复磋商研讨,达成采购供货双赢新模式。针对气候变化、国际大宗原燃料形势、周边地矿产量、港口回运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本钢集团将常用进口铁矿品种由10余种压减到3种,并与吉林建龙等钢厂拼船采购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通关效率。同时,本钢板材、北营两大厂区实行库存共享,逐步将“零冬储”理念成功转化为现实。2022年底,本钢矿粉库存控制在25天;今年1、2月份实际控制到15天,同比实现降低库存260万吨,成功避开东北各钢企冬储价格的高峰期,减少了巨量的资金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