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人民 小家有大爱
——记省最美家庭、市清廉家庭康秀兵家庭的感人故事
康秀兵出身于红色家庭,祖父是一位东北抗联烈士。自小,康秀兵的父亲就时常教导他,要传承东北抗联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深受“光荣之家”环境的熏陶,长大后,不论是到部队当兵,还是在管理岗位任职,甚至是面对亲情的抉择,康秀兵总能一次次用实际行动,把共产党员的政治意识和人民公仆的为民情怀展现得具体而生动。
2014年10月,康秀兵任市发改委驻桓仁满族自治县古城镇岔路子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期间,为解决村民吃水难题,他一方面协调镇、村共同努力,一方面自掏腰包1000元钱,对水源地进行整体修缮,使400余户700多位村民吃上了放心水。
回到机关工作后,康秀兵在“党政机关下基层、党员干部进万家”主题活动中,与彩屯街道彩宏社区79岁低保老人林淑珍结成了帮扶对子。自此,不论春秋冬夏、逢年过节,他都会像对待自己母亲一样悉心照料老人生活,风雨无阻。感动得老人家直到安详去世前都在念叨,“我有个好儿子,叫康秀兵。”
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康秀兵偶遇一名老人从近3米高的墙上摔下,直接陷入半昏迷状态。“扶不扶”这种问题从来不会影响康秀兵的决定,他当即挺身而出,一边查看老人状况,一边及时呼叫120前来救援,随后又主动帮助急救人员将老人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直到当天午夜,老人确诊无恙,住进了医院,康秀兵才疲惫地回到家中。
2018年2月,康秀兵因为做事严谨细致、为人踏实肯干,担任了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一职。作为单位的“大管家”,他深感肩负重担,于是以身作则不断完善并带头遵守各项工作制度,积极打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机关。几年来,利用加班时间,康秀兵经常主动对单位老旧桌椅进行维修维护。粗略估算下来,他厉行节俭的行为可节约资金6万余元。
康秀兵的妻子是一名普通工人,因患胆囊炎等多种疾病需要大笔治疗费用;他的孩子大学毕业,初入社会,需要家里的经济支持;他兄弟姐妹家里有困难,也时常找到他寻求帮助……面对这种家庭经济状况,康秀兵的妻子便想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开个小店,补贴家用。但一向疼爱妻子的康秀兵,这次却态度非常坚决地予以制止,用明确的行动严格遵守《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规定》。
亲友们都知道,康秀兵有一位因公牺牲的哥哥,遗留下来的女儿几年来一直寄住在他们家。侄女大婚那年,一些人建议康秀兵操办一下,也算是对兄长在天之灵的告慰。但康秀兵和妻子商量过后,坚持认为自己作为党员干部家庭,必须带头移风易俗、倡导新风。于是毅然放弃了大操大办的念头,一切从简。
康秀兵的妻子深深懂得丈夫的秉性,多年来和他一起照顾老人、帮扶贫困,用真实行动默默支持着丈夫的工作,彰显出了一份真挚的小家大爱。
本报记者 任小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