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公益路,对于55岁的“中国好人”马占路来说,走得不容易。

  说他不容易,是因他从小罹患小儿麻痹,人到中年又忽生重疾,卧床数年近乎全身瘫痪,常年要靠止痛片缓解疼痛。由于无法正常行走,一辆电动轮椅便是他做公益的“双足”。于常人而言,如此半生已属艰难,而他却穿过荆棘,用带着伤痕的双手搀扶起更多有困难的人。

  曾几何时,马占路是个创业成功的“小老板”。他开过卖店,创建过信息服务中心,却没攒下一分钱,甚至还负债累累。因为他把所有收入都无偿地花在了希望工程捐款上、花在了为5000多名残疾人和下岗职工介绍工作上……如今的他,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每月靠领取低保生活,但他的公益之路却从未停歇。

  身体虽不便,尚有双手可用。马占路有台爱心人士捐赠的老式电脑,自从有了它,马占路学了不少新知识。他通过微博与郭明义团队建立联系,实现了捐献遗体的愿望;通过网络,协助患大病的弱势群体发起“爱心筹”活动,筹得善款40余万元。

  说起做公益,马占路毫不吝啬,而对自己,他可谓精打细算。今年,马占路的电动轮椅因电池受损,维修费用需要1500元,这对马占路来说不是“小钱儿”,思虑再三,一狠心把政府发给他的奖金用来维修轮椅。摸着修好的电动轮椅,马占路更加珍惜。他说,我得省着点用,不然以后没法出门参加公益了。

  正说着,多年义务照顾马占路的常湘笛大姐接过话茬,指着床边的棉裤说,“他这条棉裤穿了19年,还舍不得换。别看他出门时候穿得挺干净立正,那都是好心人送的,平时在家时,脚上穿的那双鞋、身上穿的外套都是10来块钱买的。”

  “从2016年开始,我每月低保工资比之前多300块钱,可以多帮帮有困难的人了。”马占路是知足常乐的。如果给他的收入算笔账,每月主要开销大致有几部分:一部分是100多块的固定买药钱,当然这是在没有突发类疾病情况下;一部分是他坚持了快十年的月捐扣款,加上随时支出的爱心捐款,数额不定,却是他每月最大的支出;最后剩余的部分才是他的生活费,具体余额全凭每月结余,若是赶上剩得少,那就得多喝上几顿稀饭。马占路说,我不在乎吃什么穿什么,只要饿不着就足够了,因为还有很多比自己还苦的人。

  “无私奉献的你,在路上战斗的你,艰难逆行的你,却把迟来的春天映红,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凝聚春天的力量……”马占路帮助过的一名罹患渐冻症的诗人朋友,曾为他这样写道。

  本报见习记者 张翮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