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薄、多汁、酸甜可口……眼下,平山区桥北街道房身村的大棚西红柿陆续成熟上市,喜获丰收。

  房身村西红柿大棚内,一片生机盎然,一排排绿色的藤蔓间,一串串成熟的西红柿鲜红欲滴点缀其中,甚是喜人。村民们穿梭其中正忙着将西红柿采摘、分拣、装箱,一派繁忙景象。

  从大棚建成开始,房身村党支部书记何元发就带领着村民们栽苗、浇水、除草、管护,认真看护着他们“小而精”的特色农业项目。“目前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都不错,两个大棚日产西红柿800公斤左右,等到了6月末盛果期,预计每天能产出西红柿1500公斤,这让我们对种植精品西红柿信心满满。”望着满棚成熟的西红柿,何元发有着说不出的喜悦。

  长久以来,房身村一直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在传统发展模式下,村民增收渠道单一,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对此,房身村立足自身耕种经验丰富优势,在平山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和支持下,选择走“小而精”的农业发展路线,投资修建了两个占地3.2亩的温室大棚,并根据当地土壤特质,选择“草莓西红柿”作为主要种植物,附带种些绿叶青菜和黄瓜、茄子等蔬菜,基本做到了全年无休,年收入实现近30万元。“小而精”的经营模式为房身村村民趟开了致富的路子,真正实现了“土里刨金”。

  平山区作为本溪老城区,工业占主导,农村耕地少,农业规模小,农业占比只有1%左右。为了拓宽村民的致富渠道,平山区结合实际,对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进行了有效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少而精”“精而特”的特色农业发展道路。

  据平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孟洋介绍,房身村“小而精”西红柿大棚的成功只是平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平山区在深入挖掘本地“老口味”特色农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做好政策指引、培育农业带头人、加强农业科技赋能等方式,积极推进“小而精”“精而特”特色农业发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先后建设了岭下村龙城2号软枣猕猴桃产业园、河东村俄八美早大樱桃基地、富家村红玫瑰特色葡萄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小而精”“精而特”果蔬产业。今年,这些产业项目都到了丰产期,投资效益将达到预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真正做到了以“小而精”农业增加农民收益,撬动农业大发展。

  本报记者 佟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