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喜欢摄影是因为兴趣,现在喜欢摄影是因为家乡之美。”山城摄影发烧友杨志国告诉记者。作为土生土长的本溪人,杨志国生在本溪长在本溪,他用镜头记录了家乡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杨志国说,以前他镜头里的家乡,随处可见成排的烟囱和到处直排的浓烟,想要拍摄一幅翱翔在蓝天的飞鸟摄影图,只能全凭运气,而现在,在山城随手一拍皆为美景。
为了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我市确立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文旅兴市、惠民富市”发展战略,并确立了“生态立市”战略的主导地位。根据全市的战略部署,市生态环境局以推动区域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为己任,为全市生态环境建设保驾护航。
一张蓝图绘到底 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生动实践
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本溪自然资源优势,着眼未来发展的战略抉择,是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我市的生动实践,市生态环境局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作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立市”战略的重要抓手,推动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0年5月1日,我市实施了《本溪市生态立市条例》,成为全国首个将“生态立市”战略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作为地方法规颁布实施的地级城市。《本溪市生态立市条例》以法规文件确定了每年5月为“生态文明活动月”,我市已连续四年在“生态文明活动月”期间组织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主题活动。2020年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我市以“绿色发展·健康生活”为主题,2021年以“生态山城·美丽本溪”为主题,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生态文明理念根植于广大群众心中并落实于行。
多措并举抓落实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记者了解到,2022年,我市优良天数达350天、优良率达95.9%,全省排名第2位;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0.4微克/立方米, 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PM2.5年均浓度不超过32.8微克/立方米的改善目标。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五年来,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实现历史性突破,且在全省处于较好水平。6项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并全部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达标天数逐年上升,重度以上污染天气呈减少趋势。2021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达标天数达标率为94%,全省排名第2位,PM2.5月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3位。
据了解,为了让家乡的天更蓝,市生态环境局从坚持依法科学治污、不断加大各类污染源治理力度等方面入手,以建设“生态本溪”为目标,先后印发了40余项各类规划、方案。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为主,有效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先后淘汰炼铁高炉、烧结机、焦炉及水泥窑等落后产能设备100余台套;完成火电、水泥、玻璃、钢铁等行业提标改造项目300余个;拆除分散供暖小锅炉房100余座,拆改燃煤小锅炉1200余台;累计完成供暖燃煤锅炉升级改造42台;累计淘汰炼铁产能308万吨、烧结产能693万吨;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54000余台;投资60多万元,完成本钢钢铁超低排放改造62项,实现减排二氧化硫3150吨、氮氧化物7121吨、烟粉尘1289吨;强化重点企业VOCs企业治理,完成年排放量在10吨以上挥发性有机物企业7家共22个治理项目,减排VOCs1348吨;组织开展窑炉综合整治,建立工业炉窑整治清单,完成49家企业158个炉窑治理,全面达到行业排放标准;积极推进散煤治理工作,完成农村散煤治理4015户;开展涉气产业集群排查及分类治理、实施大气减污降碳;不断强化秸秆禁烧防控,2022年,查处火点12个、共扣缴生态补偿金36万元。
碧波澜澜、水纹荡漾,是山城市民的向往,更是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保护“辽宁水塔”的政治承诺。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2022年全市水资源总量46.18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46.1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0.01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9.95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52%。据数据统计,全市3座大型水库和2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36.40亿立方米,其中本溪满族自治县境内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4.88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14亿立方米,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水库年末蓄水量为21.52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28亿立方米。
截至2022年底,我市12个国控断面全部达到国家考核标准,其中11个断面已经达到或好于Ⅲ类地表水标准,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良比例达到91.7%。
在土壤方面,为扎实推进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土壤污染风险得到基本管控,我市严格把控建设用地准入管理,2021年完成14家,2022年完成13家,2023年截至6月26日完成8家“两公一住”建设用地土壤调查报告的备案、评审和上传工作,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截至目前,我市农村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36个,2023年预计建设12个,资金正在筹措之中。
撸起袖子加油干 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近年来,为了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市生态环境局从实际出发,从大气、污水、土壤、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入手,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多措并举抓落实,取得了实效。
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五年,我市将构建以主体功能为导向的生态空间体系、以循环高效为特征的生态产业体系、以防治结合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的生态生活体系、以多元共治为目标的生态制度体系,力求建成“国土空间布局合理,发展模式绿色高效、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方式低碳节约、生态制度完善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