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岩是本钢集团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机修厂维检作业区的一名保安员。普通的岗位背后,是他自16岁起便义无反顾地照看3位与他并无血缘关系的瘫痪家人40余年的奉献事迹。近日,他荣登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入选“孝老爱亲·中国好人”。

  洗褪稚气 年少当家

  50多年前,年幼的刘希岩跟随父母和哥哥从内蒙古包头市来到本溪安家。哥哥因为先天性残疾,生活无法自理。母亲不得不全职在家照顾哥哥,一家人生存的重担便落在了父亲肩上。刘希岩记忆中的童年,日子虽清贫,却不乏一家人相互陪伴的其乐融融。刘希岩回忆说,印象里最幸福的一个片段是父亲花5块钱买了根香肠分给他和哥哥吃,那是小哥俩第一次品尝到香肠的味道,“真是特别香!”

  然而,1978年的一天,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打破了一家人平静的生活:父亲因一场意外事故严重脑外伤,瘫痪在床。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再加上先天残疾的哥哥,巨大的生活压力让这家人如泰山压顶。

  望着默默流泪的母亲,16岁的刘希岩毅然决然地承担起养家的重任。他放弃了学业,顶替父亲走进工厂,成为当时本钢第二机修厂的一名煤气炉上料工。35元6角钱,是刘希岩拿到的第一份工资。第一次靠自己的双手赚到钱,他兴奋地跑到商店给全家人买了罐头、蛋糕等礼物。

  得知身世 不离不弃

  从此,刘希岩“两点一线”地奔忙于单位和家中。他每天一下班就赶回家给父亲和哥哥擦洗身体、喂饭喂药、端屎端尿。看着小儿子每天忙碌不停的身影,母亲既心酸又心疼。一天,刘希岩下班回到家,看到母亲特意为他做了一桌子过年都吃不上的丰盛饭菜,又从柜子深处找出一张包头市妇婴保健医院的证明,边递给他看边动情地说:“儿啊,你长大了,妈有件事要告诉你。其实,你不是妈亲生的,是我和你爸抱养来的,你哥哥也是。你和我们、和这个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现在你爸和你哥都瘫在炕上了,你还小,不能被这个家拖累一辈子,吃完这顿饭你就走吧,离开我们,去找你的亲生父母吧,也许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母亲的话无异于晴天霹雳,一时让刘希岩不知所措,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年轻的他夺门而出,漫无目的地徘徊在街上,多年来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脑海中一幕幕闪过。渐渐地,刘希岩停下了脚步。“他们都是我的家人啊,我要守护他们!”16岁的少年作出了他人生最重要的决定。

  刘希岩飞奔回家,推开门紧紧抱住母亲,“妈,您就是我的亲妈,没有您就没有我,我哪都不去,有我在,咱们一定能越过越好!”话音未落,娘儿俩就抱头哭在了一起。

  一句承诺 信守一生

  此后几年里,刘希岩一如既往地背着父亲去医院,推着哥哥晒太阳,陪着母亲去买菜。他的父亲在61岁去世时,对小儿子是肯定的、赞许的、骄傲的。

  孝顺的回报虽然迟到了,但没有缺席。刘希岩的踏实善良、坚强乐观俘获了邻家女孩王世燕的芳心,同样善良的姑娘一分钱彩礼没要就嫁给了他,共同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结婚时,他们只买了一台新电视机,还摆在哥哥的房间里。

  2013年,刘希岩80岁的母亲突发脑梗瘫痪在床。为了方便照顾家人,刘希岩把自己的床搬到了母亲和哥哥的床的中间,夜里时常要起来给母亲喂药、帮哥哥倒水,十几年来就没怎么睡过一个安稳觉。

  2014年,82岁的母亲去世了,刘希岩成了哥哥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他每天早晨起来先到哥哥床前给哥哥洗脸、刷牙、喂饭,上班前,他会细心地把点心、水、水果、电视遥控器准备好,摆放在哥哥身边。午休时,只要有时间他都会赶回家照顾哥哥吃午饭,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每每提起刘希岩,街坊邻里无不称赞,哥哥更是热泪盈眶地说:“弟弟对我真的太好了,来世一定还要和他做亲兄弟,换我好好照顾他!”

  平凡因挚爱而坚毅,不凡因奉献而卓越。2023年6月21日,刘希岩被评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他的发言感人肺腑:“做好人、行好事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力量,我曾经历过磨难,但此时我明白,所谓磨难其实是生活送给我的礼物!”

  本报记者 任小棠  见习记者 刘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