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哩、唔哩、唔哩……”120救护车急促的鸣笛声打破了城市的宁静,同时也吹响了市中心医院抢救生命的战斗号角。
“啊!不好!”7月18日中午12时40分左右,本溪满族自治县肉铺业主刘大爷在分割猪肉时,不慎扎伤自己右大腿内侧,鲜血瞬间喷射而出。有一定急救常识的刘大爷立即捂住伤口,并在近心端施以加压包扎。简单处理了伤口,刘大爷抄起电话呼叫120。
“患者腹股沟被刀刺伤,患肢肿胀,心率升高,血压下降……”救护车上,医护人员一边为刘大爷测血压、查体、输液、补充血容量,一边向院里汇报。
失血过多会导致患者死亡;加压包扎时间过长,又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甚至截肢。刘大爷伤情十分凶险。为此,市中心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下午1时38分,救护车开进医院,刘大爷被直接送上手术台。
赢得时间,就是赢得生命。手术台上,创伤远比想象的复杂和严重。面对复杂且凶险的伤情,一边加压止血、进行输血,一边积极寻找出血点实施修补。利刃轻松穿透了皮肤、肌肉,向下斜行数寸刺伤的是刘大爷的大动脉,多次的修补都被奔涌的鲜血所阻拦。得知此事的市中心医院院长梁伟带领普外科第一病区主任刘喜财、原心胸外科主任崔金敏紧急会诊。一场由普外科第二病区李井野主任亲自操刀,由副主任李泽强、医生张岚琨,以及骨科第一病区主任张明、麻醉科主任薛志强、手术室护士长边旭参与抢救的“外伤出血阻击战”打响了。
面对汩汩的出血,手术台上专家共同研判:患者伤口宽约2厘米,深度超过6厘米。我们可以向上扩大切口,游离至股动脉根部,用血管夹夹闭,以釜底抽薪的方式减少出血。肢体不能长时间缺血,务必尽快找到出血点完成修补手术。
随后,专家们在患者股动脉根部完成夹闭后,又进行了切开、分离、止血等操作,终于在创口下6厘米处,股动脉最重要的分支——股深动脉找到了出血点。李井野主任用血管线将动脉破口密密缝合,随后打开股动脉根部的血管夹,修补动脉直至没有血液渗出、搏动正常,手术仅用时24分钟,大获成功。
术后,刘大爷生命体征平稳,现在即将康复出院。
本报记者 刘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