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市教育系统始终紧扣新时代教育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扎实推进“五育并举”,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德铸魂,厚植家国情怀。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市各学校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建立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全市各中小学校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广泛开展理想信念、传统文化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今年9月秋季开学时,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开学第一课”活动,教育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以智启慧,提高核心素养。我市教育系统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把好备课关、教学关、作业关和教研关,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规划和培育了35个教育集团,促进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满足百姓“就近上好学”的现实需求。在改革实践中,市十二中学充分发挥“龙头校”作用,辐射和带动八中大峪校区、十六中明东校区协同共进发展,紧扣教学管理、人事管理、经费管理、资源配置、考核奖惩“五统一”目标,累计交流教师127名,取得了优良的办学业绩,获评“辽宁省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同时,我市以“双减”“课后服务”“教育评价变革”“新高考”等重大改革为契机,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推行中小学“5+2”模式课后服务“全覆盖”,利用延时办学的基础性与个性化服务,丰富学校课程建设,全面落实课程育人,提升智育实效。

  以体育人,增强健康体魄。全市各校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体育教育教学,形成“体育课程+日常锻炼+体育比赛”相结合的体育教育模式,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强化运动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充分发挥“阳光大课间”“每天锻炼一小时”、社团活动等作用,推动传统武术、健美操、篮球操等体育项目走进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积极开展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田径运动会等比赛,引导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好习惯。目前,全市培育“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0所,市实验小学篮球队还获得“全省小篮球联赛”冠军和“李宁·中国小学生篮球联赛(东北赛区)”季军。

  以美润心,提升艺术涵养。今年,市教育局印发了《本溪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并组织成立了全市中小学美育教学联盟,不断整合校内外美育教育资源,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丰富学生艺术审美体验。各中小学校开好开足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并结合实际开设戏曲、书法、陶泥等特色课程,完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审美品位和人文素养。各校还充分利用儿童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歌唱、舞蹈、小品等赛事活动,举办美术和书法展,不断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在全省校园文艺展演中屡获佳绩。

  以劳养性,锤炼意志品质。全市各校把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建立科学规范的劳动教育体系。一些学校还开辟种植园、小农场,利用校外资源成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周”系列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进一步增强学生劳动意识,丰富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养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据悉,市高级中学附属学校(小学部)努力拓宽施教渠道,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全面探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育人体系,该校获评“辽宁省劳动教育示范学校”。

  我市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实施“五育并举”的同时,以创城工作为载体,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提高师生文明素养。截至目前,全市培育“全国文明校园”2所、“省级文明校园”6所、“绿色学校”80所,让文明之风浸润校园。

  本报记者 车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