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开东北地区的味觉地图,辽宁沈阳是不可忽视的存在,沈阳鸡架、新民酸菜、康平花生、寒富苹果……这些品质优、叫得响的土特产,是沈阳市发展乡村产业的成果。

近年来,沈阳市做好土特产大文章,培育乡村特色农业、补足产业链条、聚集新势能,让原本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的土特产“盆景”变“风景”,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注入源头活水。

育新苗:村村有特色,户户有奔头

9月的深山,山高树茂,满目苍翠。在沈北新区马刚村的刺嫩芽基地,浑身是刺的楤木株株挺拔,整齐分布在山间。等到明年春天,这些楤木上生长出的刺嫩芽,将迎来新一轮的丰收。

背倚大山,过去的马刚村苦于没有特色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捉襟见肘。2021年左右,新上任的村“两委”班子到各地考察,决定大面积推广“山野菜之王”刺嫩芽野生种植,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2021年秋天,沉寂的林地又热闹起来,300余亩林地上首期种植的2万余株刺嫩芽苗长势喜人,成活率达95%以上。2年时间以来,马刚村刺嫩芽种植面积已扩至14.5万株。一位村干部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平均市场价格40元/公斤算,达到丰产后,村集体的年收入能有50万元。

背靠大山就向山“取经”,村有能人就聚贤纳才,家有良产就扶持壮大。多年来,沈阳市摸清本地家底,给资金、给政策,将独特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特色现代农业。

初秋时节,康平县海洲窝堡乡花生种植田里,村民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秋收做准备。种植户孙海涛说:“我今年种了80多亩地花生,都是新品种,亩产有500斤左右。”

海洲窝堡乡是远近闻名的“花生之乡”,种植花生有近百年历史。康平县发挥海洲窝堡乡的产业优势,培育自主品牌“海洲一品康”,扩大花生种植面积。

在康平县,如今花生种植重点乡镇已发展至6个,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10个。2023年标准化生产面积已达到17.95万亩,产量达5万吨,产值4亿元。

康平花生、新民小梁山西瓜、辽育白牛……近年来,沈阳市依托各区县不同的资源禀赋,借助一个个特色鲜明的“土特产”,打造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截至目前,沈阳市“两品一标”总数量达到479个,涌现出一批层次高、规模大、名声响的“葡萄村”“西红柿村”“北虫草村”等特色产业村,形成村村有特色,户户有奔头的乡村振兴好势头。

补链条:酸菜“出海”,蔬菜“上楼”

产业链条短而不全,是“土特产”发展的短板。沈阳市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着力招商引资,腾笼换凤,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绘就乡村产业新风景。

提起“东北酸菜”,全国人民家喻户晓。尤其是用沈阳白菜腌制成的酸菜,脆爽可口,或炖、或炒、或烤,让生活都变得有滋有味。在沈阳新民市,白菜播种面积8.3万亩,年产量约为52万吨。二十多年来,当地创新发展思路,在蔬菜深加工上做文章。

走进新民市大民屯镇的一座现代化厂房,到处弥漫着浓浓的乳酸菌味道。腌渍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把刚收获的白菜放进标准化窖池中。

这家名叫翠花集团新民农产品有限公司的酸菜加工企业,是新民市近年来招商引资的企业之一。2012年搬入大民屯镇以来,公司由小做大,形成了以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多种经营模式,打造了叫响全国的“翠花酸菜”产品品牌。“以前产品经常滞销,后来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发展深加工,提升了市场占有率,我们的酸菜终于不愁卖了。”企业总经理吴耀波说,目前企业产品卖到全国26个省份,还出口到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地。“酸菜‘出海’,利润也实现翻倍。”

2021年,沈阳市专门制定《沈阳市农业龙头企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加大对主体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以点带面,让特色产业不断补足链条。

位于沈阳新民市的沈阳十月稻田集团,是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沈阳市以十月稻田集团为抓手,推进优质品种示范推广、特色品牌培育,提升发展稻米产业链。

落一子而满盘活。2022年,沈阳市稻米市级及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2家,其中加工类龙头企业35家,80%聚集在新民、辽中、沈北、苏家屯等地。

在新民市大民屯镇一片特殊的“菜园子”里,蔬菜不是种在地上,而是被整齐固定在高高的栽培架上,上方是精准控光、控温、控湿的自动化设施;下方是供蔬菜生长的营养液。

沈阳秋实农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栾冰说,作为当地蔬菜龙头企业,企业不断探索数字化、精准化栽植,2300平方米的“菜园子”一年可连续栽植18茬叶菜,年产各类叶菜60吨,超过了裸地种植效率。

聚势能:群英荟萃,合炒“一盘菜”

牛奶的纯,稻米的香,调味品的鲜……驱车行驶在沈阳市沈北新区辉山经济开发区,仿佛掉入了一个味觉的世界。整齐排列的工业厂房中,隐藏着许多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

厂区内的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白羽肉鸡生产大户。一只只白羽肉鸡切制、滚揉、炭烤、上酱、速冻……经过30多道工序后奔向四方。鸡米花、锅包肉、溜肉段、骨肉相连、鸡排……禾丰熟食产品已进入日本、韩国市场。而在另一侧的辽宁鑫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一袋锅巴从面团到切割,再到烘焙、挤压膨化、压片成形,全流程无人化。这家2021年新搬来的企业,启用了自动化生产线,员工减少近百人,产能却是原来的4倍。

近年来,沈阳在扩大特色农业种植规模,延长产业链条的基础上,聚集龙头企业,加强产业联动,推动食品产业链从种子到餐桌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今年6月,位于沈北新区的沈阳预制化食品产业园正式揭牌。这家集预制菜原料供应、电商直播、预制菜生产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园,将成为沈阳发展预制菜产业的抓手,打造集研发、生产、检测、冷链、物流、体验、金融等要素完备的产业生态。

沈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政宇说,沈阳市计划进一步加强食品产业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与辽宁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交流合作,支持重点领域产品研发和试验推广,共同组建联合实验室、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据介绍,2023年,沈阳市食品产业链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成为沈阳市制造业第三个千亿产业链。到2025年,沈阳市将建成百亿元产值预制菜产业集群,从“菜篮子”向“中央厨房”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