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稻谷归仓。在桓仁满族自治县沙尖子镇北沟村,秋收过后的村民们并没有闲下来,而是继续忙着发展产业,晾晒木天蓼叶、直播卖苗木和山野菜……“我们村最近刚把药食同源山野菜、山货深加工车间建成,现在我正忙着办理加工许可证,希望尽快投产,为村民增加收入。今年,预计村里的苗木和山野菜产业年产值能达到400余万元。”北沟村党支部书记刘永君对记者说。

北沟村是桓仁东部的一个小山村,山林面积5万余亩,山坡地较多,而人均耕地不足1亩。为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党支部经过无数轮的考察和论证,结合村里山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决定带领村民发展绿色产业,让村民从“靠山吃山”走上“养山富山”的绿色发展之路。

为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村党组织设置了2个党群共同致富区,成立了绿源林木专业合作社和鑫农山野菜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流转、购买和回收土地近千亩,组织村民发展起了苗木、山野菜等产业。起初,很多村民对成立合作社发展产业持怀疑态度,怕白忙活一场。村党支部书记刘永君就带领党员干部挨家挨户上门沟通,免费给村民提供苗木,带领他们到外地学习苗木栽种技术,请专家到村里进行授课,并通过电商平台直播销售山野菜和绿化苗木。“我们在山上栽植了红松树,然后利用树与树之间的空间发展山野菜,实现‘一地双收’。同时,雇佣村民打理红松林还能增加他们的收入,带动村里劳动力就业。”刘永君说。

昔日荒山坡,今日绿满山。如今,全村已经发展了300余户绿色产业种植户,栽植苗木1500余亩、山野菜3000余亩,村民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我以前种玉米,赚不到钱还干受累,这些年,通过种植山野菜赚到了钱,我把家里房子装修了,车也买了,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非常感谢村里帮助我们发展山野菜产业,现在家家户户都富起来了,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山野菜种植户刘维礼边说边露出幸福的笑容。

村集体产业发展起来后,村党支部又把目光放在了发展中药材产业上。一次偶然的机会,该村村民外出打工得知了一种名叫木天蓼的中药材,以其作为原材料编制的玲珑球是很受欢迎的宠物玩具。这让村党支部看到了商机,他们第一时间去到北京进行市场考察,了解到这项产业前景非常可观,回来后便带领农户建起了木天蓼原材料种植基地。同时,还鼓励发展玲珑球玩具手工编织项目。目前,全村百姓都参与起了木天蓼玲珑球的手工编织,从中获得额外的收入。

北沟村通过发展苗木、山野菜、中药材等绿色生态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7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可达2万余元。念好绿色“山”字经,让该村成了“家家有产业,户户稳增收”的富裕村。


本报记者 马 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