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参和五味子这两种中药材是桓仁道地中药材中的珍品,畅销国内各大药材市场。”采访中,龙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金龙自豪地说,他从事中药材研究三十多年,是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活字典”之一,亲历并见证了当地中药材产业兴起和发展历程。

  近年来,桓仁满族自治县立足资源优势,坚持打生态牌、走特色路,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推动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如今,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上万亩,中药材产业年产值达上亿元,林下参、五味子和黄芪、沙参、苍术、防风等20多味中草药材享誉国内多个中药材市场。

  为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实现一地多收,桓仁县不断拓展产业链条,积极引进中药材深加工项目,推动中药材产业从种植向精深加工延伸,进一步提升中药材的附加值和知名度。该县采取“企业+合作社+市场+农户”模式,充分发挥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和专业种植合作社的引导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农户自身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能力;建设集仓储、加工、包装等为一体的中药材交易平台,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为当地百姓开辟出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天士力东北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辽宁好护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中药材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现代深加工把绿色中药材研制成中成药品,形成特色品牌。一些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学习深加工技术,努力开拓中药材市场。11月1日,在华来镇高台子村,10多位村民正在加工作坊里加工沙参,清洗、晾晒、切片……动作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晾晒成行的沙参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去除各种成本以后,把鲜品加工成干品一斤能多挣3块钱左右,这要比直接卖鲜货儿高出很多利润了。”沙参产业大户王福刚说。

  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前期种植和田间管护,以及后期的深加工用工量非常大,为各村农闲在家的村民提供了务工增收的机会。“以前这个时候俺们只能待在家里,现在一天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补贴家用,真是不错。”村民张淑艳笑着说,年近花甲的她,虽然身体硬朗,可却由于年龄原因而务工无门。如今,每天都能到加工厂务工,一天下来可以赚到120块钱,她很满意。

  从默默无闻的小县城到声名远播的中药材种植和深加工基地,从村民以种粮卖粮维持生计到人均可支配收入普遍高于周边县城,如今,发展中药材种植和深加工已成为桓仁县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村民们鼓足干劲、脚踏实地、信心满满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广袤土地上,播种下一颗颗致富种子,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着丰收的愿景,创造甜美的新生活。

  本报记者 肖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