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时节,万木凋零、寒风刺骨,而记者在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五道河子村邵福成家的温室大棚内,却看到了绿意盎然的景象。大棚里的蔬菜长势喜人,陆续成熟上市,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我有两个蔬菜大棚,每年9月末开始育苗,到这个时候蔬菜陆续上市,一直能卖到来年春节。今年,我又新增加了油麦菜和生菜两个品种,预计能增收10万余元。”正忙着给芹菜处理杂叶已经有13年种植大棚蔬菜经验的邵福成说。五道河子村像邵福成这样巧打时间差种植大棚蔬菜的村民不占少数。

  五道河子村位于桓仁县城西12公里处,该地区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绝佳的自然环境和交通优势让这里成为桓仁县生产反季大棚蔬菜的重要基地。该村种植大棚蔬菜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村党总支的支持和带动下,该村村民不但没有放弃这个“老本行”,而且还让这个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

  为了将这份“钱”景可观的产业进行到底,五道河子村党总支积极向上级部门协调资金,兴建12座温室大棚,调动全村村民发展大棚蔬菜产业的积极性。同时,成立了蔬菜大棚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县内各大超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行蔬菜订单式批量销售,确保稳定增收。“我们与县内各大超市建立合作关系,不但让蔬菜不愁销,还省去了村民自己销售花费的时间。现在,种植户每天早上把蔬菜割下来,直接送到各大超市就可以了,既省心又安心。”五道河子村党总支书记周树湖说。

  为帮助村民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收入,五道河子村党总支还协调上级有关部门为种植户接电、维修道路、打井引水,协调银行部门办理贴息和无息贷款。如今,全村已发展温室大棚100余座,占地面积近100亩。据统计,今年全村大棚蔬菜种植户可达50余户,年可增收200多万元。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为了让五道河子村的大棚蔬菜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桓仁镇党委积极与县农业技术中心联系,邀请农技人员对大棚蔬菜进行科学规划,为种植户科学种菜提供帮助。同时,帮助村民扩宽思路,瞄准市场时令蔬菜销售供给空档期,因地制宜种植黄瓜、西红柿等更多种类的“错时”果蔬,真正实现了四季无闲田,农民增收有保障。

  本报记者 马 兰 文并摄